奇葩的輕發酵
發布時間:2024-09-18 點擊:56
我是小小發酵師,今天談談輕發酵,曾幾何時,熟茶是以濃強鮮爽厚滑甜香為最高標準的,雖然有時也搞搞偏輕發酵,不知什么時候又出來個輕發酵的熟茶,大概是大益搞了個“丹青”吧。客觀的說,在輕發酵剛誕生時,的確是熟茶領域的一次革命,它豐富了熟茶單一的口感,也滿足了一些客戶的另類的需求,更重要的降低了渥堆發酵的損耗,提高了制率,節省了成本,提高了熟茶的轉化空間,較豐富的內質也有利于蒸壓做形。但是凡事不可太過,過猶不及就會一發不可收拾,于是乎市場上輕發酵產品紛紛橫空出世,云元谷,瑞聘號也跟風湊熱鬧,大大小小廠家的輕發酵產品更是數不勝數,而且更要命的是發的越來越輕,竟然發展到生熟難分的地步,實在令人匪夷所思,瞠目結舌,嘆為觀止,因此特專門分析一下輕發酵的弊端,以正視聽,以利行業發展。
首先輕發酵是違背渥堆發酵的初衷的,是普洱茶市場投資收藏思維主導下的怪胎和產物。熟茶的發明本就是為了減短普洱茶漫長的發酵期,以使苦澀較重、收斂性強的曬青大葉種毛茶變得更易入口,而輕發酵的出爐完全是與此背道而馳的,是人為延長其發酵周期的行為,它延遲了其最佳品質出現的時間,不過這也無可厚非,如果在11年到14年間注重投資和收藏的時代,其較為充分的后轉化空間是適應市場潮流的,那從現在回歸理性和消費的時代來看,就是明顯的落伍了。
其二,從其口感以及后發酵的價值看,輕發酵進退維谷,里外不是人。輕發酵的熟茶口感介于熟茶和生茶之間,前期湯色較紅濃,滋味濃強順滑兼有較少的生茶的苦澀,后期湯色逐漸橙紅,橙黃,苦澀顯現,還有一定的回甘,這明顯就是不倫不類,不三不四,不男不女,不生不熟的表現,喜歡生茶的說里面有熟茶的味道,自然不待見;鐘愛熟茶的說有生茶味,呲之以鼻;生熟都喜歡的本就是喜愛普洱茶生熟分明的感覺,生不生來熟不熟,有生有熟,生熟雜陳難以界定更是難談迷戀,也就一部分特定的人群喜歡。另外輕發酵標榜的后期轉化更是老鼠進風箱——兩頭受氣,轉化速度比不上適度和重發酵的熟茶,轉化價值比不上生茶,本想左右逢源,八面玲瓏,最后卻是雞飛蛋打。
其三,輕發酵的熟茶較容易出現口感上的缺陷,香氣上難免有生青氣,發酵不完全的異雜味,滋味易酸澀,因此輕發酵很考驗發酵技術,特別是降堆時間的確定,一旦時間掌握不好就會出現前述的口感缺憾,特別是酸味,因此從技術條件來看,輕發酵操作性也不強。
綜上所述,輕發酵實不應該成為熟茶發酵的主流,適度和重發酵才是,我們不否認有相當一部人喜歡輕發酵,但是其也只能作為一個小的細分的市場,不能以偏概全,搞一刀切,發酵可以偏輕,可以偏重,但不管咋說濃強鮮爽厚滑甜香才是熟茶的王道。
今天就說到這里,下次再見!
(文章來源于小小發酵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