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自制養生茶幫助生津止渴預防便秘
發布時間:2024-09-16 點擊:62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小寒與冬季“數九”中的三九相交,因此進入小寒也意味著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根據氣象部門報道,我國東北地區小寒節氣里的平均氣溫在-30℃左右,最低氣溫可達-50℃,黃河流域一帶平均氣溫在-5℃左右,廣東地區平均氣溫也降至8℃左右,平時也會有強冷空氣南下,導致氣溫短期降至更低。小寒,你的胃準備好了嗎?
冬季腸胃火旺表現出來的最直接的癥狀就是口苦口干、大便干結,造成排便困難,出現便秘癥狀。想要改善胃火旺造成的便秘,不妨沖泡一杯麥冬茶飲用。麥冬是一種傳統中藥,其味道甜淡,可緩解腸燥便秘,不妨來試試吧!
烏梅麥冬茶
食材:麥冬100克,烏梅30克,水、蜂蜜適量做法:1、將麥冬與烏梅洗凈,烏梅用刀劃開后,將麥冬與烏梅一同放入砂鍋中;2、加1000毫升水,大火煮開后轉小火不斷熬煮,直至材料煮到爛熟后關火;3、將麥冬與烏梅撈出后,再用紗布過濾一層,將渣徹底濾去,放涼至40度左右時,按照喜好添一勺蜂蜜調味后即可飲用。
營養提示:
一、麥冬養陰清熱,搭配烏梅生津止渴解便秘麥冬又名又名沿階草、書帶草、麥門冬、寸冬等,是一味傳統中藥,其味甘、微苦,性微寒,歸心、肺、胃經,常用于肺燥干咳,陰虛癆嗽,喉痹咽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等癥。烏梅味酸、澀,性平,可斂肺澀腸、生津安蛔,用于肺虛久咳、虛熱煩渴、火旺便秘等癥。烏梅與麥冬搭配是一味常見的配方,麥冬配烏梅可酸甘化陰,生津止渴效力顯著,外感所致的肺胃津傷渴甚或內傷而見的胃熱津傷消渴,均可選用,且烏梅能澀腸固脫而止利,合麥冬救陰以潤燥,對于久瀉久利,大腸津脫。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烏梅里的蘋果酸把適量的水分導引到大腸,形成糞便而排出體外,加上烏梅中含有一定的膳食纖維,對于促進腸道蠕動、加快排便有一定的好處。
二、總便秘或許不全是因“上火”
秋冬季節由于天氣干燥,加上出汗變少,因此人們的水分攝入量相比夏季也會大大減少,但由于人體自然代謝的過程中也會排掉許多水分,因此常常出現因水分攝入不足導致的干燥、“上火”癥狀,而水分的不足往往是導致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們也常常將上火作為便秘的主要原因來對待。秋冬季節出現便秘后,人們習慣性地覺得自己便秘是因為上火了,只要多喝一些水,甚至多吃一些清火降火的藥物就能夠緩解便秘。但實際上,便秘是一種癥狀,造成這種癥狀的原因可能很多,包括腸道一些疾病病變也可能導致便秘,而一直無法緩解的便秘癥狀反過來也會大大增加腸道疾病的風險。因此,如果常常便秘又久治不愈,建議不要隨便買降火藥吃,而最好先到醫院接受治療,再對癥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