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老茶頭,你所關心的問題都在這
發布時間:2024-09-15 點擊:58
“關于老茶頭的解釋”
問題一、有人說,凡稱古樹老茶頭都是忽悠。這句話怎么理解?
茶葉進化論李揚答:首先我們要知道結茶頭的原因:
一些相對細嫩的料相互之間挨得比較緊,同時菌絲蛋白又比較多、微生物長得比較好,那么這些茶就有可能長結在一起于此形成茶頭。
這是非常正常、自然的一個現象,不管是用小樹茶還是古樹茶做發酵都是一樣的。
那么關于“古樹沒有老茶頭”這個說法,怎么理解呢?
有可能是講這句話的人接觸到的發酵方法的原因。古樹一般是小堆發酵,尤其一些很精貴的料可能在每次翻堆的時候都是手工解塊,那么解的就比較細致,如果每次都解塊及時的話確實長茶頭的機會會比較小。
所以說有一些用古樹茶做的熟茶確實沒有茶頭,但是原因不是古樹不長茶頭,而是因為古樹用的小堆發酵,再加上精細的手工解塊會導致沒有茶頭,那么問題里的這句話可能是說的人受到了一些誤導,認知比較窄,就認為凡是古樹熟茶都這樣。
但技術成熟后,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用大堆發酵大樹茶。
問題二、李揚老師,老茶頭好還是不好?
茶葉進化論李揚答:
老茶頭不能一概而論,我們習慣說的老茶頭指的是在熟茶發酵中,茶葉因為微生物積累菌絲蛋白,慢慢長結而成的小塊,這些小塊是微生物的菌絲蛋白凝連在一起,從而變得緊結而泡不開,注意不是果膠而是微生物的菌絲蛋白。
這樣的茶通常是比較細嫩的料,他的品質與兩個方面相關。
首先是原料,原料如果是活性好的料,比如好的大樹茶,那結成的茶頭品質也好;
另一個方面是微生物,在發酵過程中,不同的位置,不同階段的微生物是不同的,如果因為好的微生物,結成的茶頭品質就好,如果是不好的微生物,比如雜菌結成的茶頭,相應的品質就有問題。
問題三、李揚老師在朋友圈里直播文山頂古樹發酵,其中提到一個概念:不同階段的茶頭品質不同。這句話怎么理解?
茶葉進化論李揚答:
茶頭就是微生物的菌絲蛋白把細嫩的料黏在了一起。那么茶頭的品質就取決于兩個方面:一個是原料本身的品質,一個就是什么樣的微生物使得其黏在了一起。
在同一堆來說,它的原料品質就是一樣的,那決定這一堆中不同茶頭的品質就是不同的微生物。
不同時期茶堆中產生的微生物肯定是不一樣的。比如在中間階段,產生香甜或醇厚的微生物已形成優勢,此時結出的茶頭就是好茶頭。
開頭和收尾階段,雜菌有可能生成,雜菌長得多就有堆味,這些雜菌結出的茶頭品質就不好。
問題四、為什么老茶頭比正常的熟茶耐泡?
茶葉進化論李揚答: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兩個方面。
一個是比較淺顯也比較直觀的方面,就是老茶頭的結構比較緊密,它的內含物質不是那么容易被釋放出來,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就是結茶頭的部分一般是比較細嫩的那個部分,而這些部分的內含物質又是這堆茶里面最多的,那么這些茶結成茶頭了它的內含物質就比其他部分多一點。
那么兩個原因,一個本身內含物質多,一個釋放緩慢,所以它就耐泡。
問題五、老茶頭會不會有安全隱患?
茶葉進化論李揚答:現在市面上的茶頭一般是沒有經過安全處理的,直接發出來就拿上來賣,沒有經過滅菌處理。
有沒有安全隱患呢?會有一點。因為茶頭是在熟茶發酵中不斷地會結成,開始階段跟收尾階段有可能是因為雜菌的生長結成茶頭,中間階段則是因為優勢菌的生長結成茶頭。
兩種茶頭的品質不用論,肯定是優勢菌的好,雜菌的茶頭一方面是品質不好,另一方面有可能對身體會有一些傷害,因為它有一些腐敗變質的灰綠曲霉之類的東西。
那怎么辦呢?這些茶頭就需要經過一些滅菌處理,比如蒸一蒸、高溫等等,就能把一些有害的菌殺死。這樣的茶頭就沒有什么安全隱患了,當然論品質還是沒辦法跟優勢菌結成的茶頭相比。
如果你要強調茶頭的品質,最好是將其分類,如果只說安全性的話做一下滅菌處理就能解決。(圖文來源:茶葉進化論,本文由“茶葉進化論”授權轉載發布,圖源于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