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軍:做有故事的普洱茶
發布時間:2024-09-10 點擊:360
為了一個醇香茶夢
這是一個雪落無聲的冬日,記者走進了位于荊河東路的醇香居茶荘,見到了八零后的總經理謝明軍。店內紅黑色的貨架,茶室古典雅致的風格,與眼前這名年輕帥氣的謝經理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面對記者的疑慮,謝明軍微微一笑:“喝茶是現在很多年輕人的時尚愛好,你想不到吧?”他認真地說:“目前,有很多時尚的年輕人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捷生活的同時,也渴望著健康、綠色、環保,希望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尋找一份內心的寧靜。尤其是在近幾年國學熱的帶動下,社會上掀起了一陣學習傳承傳統文化的熱潮。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媒介,當這種文化深入骨髓,受益的恰恰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
生于1980年的謝明軍,專業是電氣自動化,畢業后進了一家國企,從事電氣自動化工作,一干就是十多年。他毫不謙虛地稱自己邏輯思維能力很強。這個每天和計算機、電子元件和各種機器打交道,腦子里裝滿各種電氣線路和計算機程序的年輕人是怎么想到做茶葉生意的呢?
為了那份濃厚茶緣
在山清水秀的滇之邊界,謝明軍品著醇香的大益茶,心卻飛到了遙遠的天外。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是范仲淹留下了的千古名句。他一生愛茶,所作的《斗茶歌》也廣為流傳。范仲淹后人的一個真實動人的故事則鮮為人知:1938年,正值國家內憂外患,一群熱血青年翻山越嶺,來到了山清水秀的西雙版納州勐海縣。他們肩負重大的使命——“振茶業,換外匯,援抗戰,救中國”。1940年,在他們的多方努力和籌措之下,拉開了云南機械化制茶的序幕,創立了勐海茶廠,這就是大益集團的前身。而這群熱血青年的領頭人是剛剛從巴黎留學回國的范和鈞,他就是范仲淹的第27代孫。
1942年,戰事告急,中茶公司電令勐海茶廠員工全部撤退,范和鈞實業救國的理想遇挫,但其創立的勐海茶廠和一心報國只做好茶的精神卻從此留了下來,在跌宕起伏中走過68個不平凡的春秋。
因為這個故事,因為這份茶緣,謝明軍決定自己就做大益茶,引進純正的普洱。開店后,有朋友前往品茗或者咨詢,他總要將自己所代理茶產品的前世今生,從頭到尾地講一講。
為君奉上最好香茶
“要做就做最好”,這是謝明軍的職業信念,也是做人做事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