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綠茶的葉底鑒別綠茶的品質(zhì)
發(fā)布時間:2024-09-03 點擊:51
市場上綠茶品種參差不齊,但想要品到好的綠茶其實并不難。一般來說鑒定綠茶的好壞只要學(xué)會:看形狀色差,聞香氣,品滋味,看水色,觀葉底這五點即可,下面具體說說。不過在茶圈,流行這樣一句話:會玩葉底的才是高手!那葉底到底怎么玩?這幾個綠茶品評術(shù)語你要知道!
鮮亮:色澤新鮮明亮。多見于新鮮、嫩度良好而干燥的高檔綠茶。
綠明:綠潤明亮。多用于高檔綠茶。
柔軟:細嫩綿軟。多用于高檔綠茶。
單薄:葉張瘦薄。多用于生長勢欠佳的小葉種鮮葉制成的條形茶。
葉張粗大:大而偏老的單片及對夾葉。常見于粗老茶的葉底。
紅梗紅葉:綠茶葉底的莖梗和葉片局部帶暗紅色。多見于殺青溫度過低、未及時抑制酶的活性,致使部分茶多酚氧化成水不溶性的有色物質(zhì),沉積于葉片組織中。
芽葉成朵:芽葉細嫩而完整相連。
紅蒂:莖葉基部呈紅色。多見于采茶方法不當(dāng)或鮮葉攤放時間過長,以及部分紫芽種制成的綠茶。
生熟不勻:鮮葉老嫩混雜、殺青程度不勻的葉底表現(xiàn)。如在綠茶葉底中存在的紅梗紅葉、青張與焦邊。
青暗:色暗綠,無光澤。多見于夏、秋季的粗老綠茶。
青張:葉底中夾雜色深較老的青片。多見于制茶粗放、殺青欠勻欠透、老嫩葉混雜、揉捻不足的綠茶制品。
青褐:色暗褐泛青。一般用于描述下檔綠茶。
花青:葉底藍綠或紅里夾青。多見于用含花青素較多的紫芽種制成的綠茶。
靛青:又稱“靛藍”。沖泡后的茶葉呈藍綠色。多見于用含花青素較多的紫芽種所制的綠茶。湯色淺灰、香氣偏生青、味濃澀的夏茶比春茶更多見。
瘦小:芽葉單薄細小。多用于施肥不足或受凍后缺乏生長力的芽葉制品。
攤張:攤開的粗老葉片。多用于低檔毛茶。
黃熟:色澤黃而亮度不足。多用于茶葉含水率偏高、存放時間長或制作中悶蒸和干燥時間過長以及脫鎂葉綠素較多的高檔綠茶的葉底色澤。
焦邊:也稱燒邊。葉片邊緣已炭化發(fā)黑。多見于殺青溫度過高、葉片邊緣被灼燒后的制品葉底。
舒展:沖泡后的茶葉自然展開。制茶工藝正常的新茶,其葉底多呈現(xiàn)舒展?fàn)睿蝗糁撇柚袦囟冗^高、使果膠類物質(zhì)凝固或存放過久的陳茶,葉底多數(shù)不舒展。
卷縮:開湯后的葉底不展開。多見于陳茶或干燥過程中火功太高導(dǎo)致葉底卷縮;條索緊卷,泡茶用水不開,葉底也會呈卷縮狀態(tài)。
所以,千萬別小看了喝茶看葉底的人,也許他才是功力深厚的茶葉大神哦~說到這里,你有沒有喜歡上茶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