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最早叫什么名字
發布時間:2024-09-02 點擊:68
茶最早叫的名字是比較多的,像:荈chuǎn、余甘氏、森伯、滌煩子、蔎等,茶發展至今,有很長的飲茶記錄。
茶,(學名:camelliasinensis(l.)o.ktze.),灌木或小喬木,嫩枝無毛。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先端鈍或尖銳,基部楔形,上面發亮,下面無毛或初時有柔毛,邊緣有鋸齒,葉柄無毛?;ò咨ū袝r稍長;萼片闊卵形至圓形,無毛,宿存;花瓣闊卵形,基部略連合,背面無毛,有時有短柔毛;子房密生白毛;花柱無毛。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厘米,每球有種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野生種遍見于中國長江以南各省的山區,為小喬木狀,葉片較大,常超過10厘米長,長期以來,經廣泛栽培,毛被及葉型變化很大。茶葉可作飲品,含有多種有益成分,并有保健功效。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說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夠找到證據指出,飲茶的習慣不僅僅是中國人發明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飲茶的發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1823年,一個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印度發現了野生的大茶樹,從而有人開始認定茶的發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國當然也有野生大茶樹的記載,都集中在西南地區,記載中也包含了甘肅、湖南的個別地區。茶樹是一種很古老的雙子葉植物,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中國飲茶起源眾說紛紜:追溯中國人飲茶的起源,有的認為起于上古,有的認為起于周,起于秦漢、三國、南北朝、唐代的說法也都有,造成眾說紛紜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無“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記載,直到茶經的作者陸羽,方將荼字減一畫而寫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說法。其它則尚有起源于神農、起源于秦漢等說法。
1、荈chuǎn,指采摘時間較晚的bai茶。
出處:荈:茶葉老者。——du南朝·顧野zhi王《玉篇》
譯文:粗茶是最早的茶葉。dao
2、余甘氏:[yúgānshì];茶的雅號。
出處:宋朝·李郛在《緯文瑣語》中說:“世稱橄欖為余甘子,亦稱茶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稱茶為余甘氏,免含混故也。”
譯文:人們經常成為橄欖的植物其實就是茶葉,茶葉也可以稱作余甘子,因為一個字的改變,茶葉從此稱為余甘氏,以免后人混淆的原因。
3、森伯:[sēnbó];茶的別名。
4、滌煩子:[dífánzǐ];茶,古人謂茶能消除煩惱,故稱。
5、蔎:shè;茶的別稱。
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茶,都是從中國流傳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