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山村田野,制作沉香茶的樹全身都是寶
發布時間:2024-09-02 點擊:57
農村有個現狀,就是農民在土地里的產值遠遠是不足以與出外打工對比,這也是導致了許多農民工遠赴他鄉去打工的原因,農村土地真的沒有出路了嗎?現在的趨勢是城市人喜歡來到山村田野,農村人喜歡往城里高樓林立跑。
不知何時,好山好水也吸引了外地的富豪老板們來投資了,前來承包土地,農民既收到租金,也增加了就業機會,許多村民不用出村也能找到工作。
廣西北流人韋其桂,本來在老家就有地有企業。2006年,他瞄準了竹圍村的山地,先租種當地一家農場的橡膠林1000多畝,邊管理膠林邊種植沉香樹、黃花梨等名貴樹,也算是發展林下經濟吧,還把收到的農產品運回老家加工,如沉香的葉子加工成茶葉、果實用來榨油。
經過幾年的勤勞努力,韋其桂在橡膠林下種下了1000多株沉香、2000多株黃花梨等珍貴樹種。當記者問及他一年收入多少時,他僅是笑了笑,沒有回答,而是隨手抓起了幾個小包包裝精美的茶葉,說是自己工廠生產的沉香茶,先嘗嘗,認為好喝的話就幫忙宣傳宣傳。但是陪同采訪的村支書張永輝很肯定地說,韋老板是賺了錢的,要不還會繼續租地擴大生產和規模?這是一個雙贏的項目。三年前,韋其桂在竹圍村大田組租地10多畝,培育名貴樹苗,每年上交組里承包經費4萬元。村支書還詼諧地說:“如今大田組的日子比村委過得還好。”
韋其桂笑著說:“沉香樹說它珍貴一點都不假。沉香全身是寶,樹葉可制茶、果實榨油,還可以做香料等,用途很多,很值得推廣種植。”說完,指著身旁的苗圃說,這里有40多萬株沉香、黃花梨等名貴樹苗,大多數是附近農民訂要,也有少部分遠銷防城的峒中、那良及上思的鄉鎮、欽州市的大寺等。韋其桂不僅售苗還傳授技術和保價包收購,難怪村支書說這是個雙贏的項目啦。
解放思路才能有出路,在農村并非是一成不變的,要懂得開拓,尋找一片新的發展經濟的好出路。農村,即使處在最邊遠的山區,只要打開那一道道“籬笆墻”,一定會是一片片嶄新的天地。在未來的中國,農民同樣還是大部分,但是他們一定也是一群心懷夢想的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