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品牌失敗前常見的10大征兆
發布時間:2024-09-01 點擊:66
山雨欲來風滿樓,任何品牌失敗之前都會有征兆,就看你如何面對這些征兆。結合遠卓專家團隊十余年品牌營銷咨詢及茶產業服務經驗,筆者簡要列舉十個常見的征兆,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征兆一:少有主見,喜歡跟風做一些面子上的工作。別人設計包裝 ,自己也設計包裝;別人做網站,自己也做網站;別人開微薄,自己也開微薄;別人拍微電影,自己也開微電影;別人參展,自己也參展;別人開設旗艦店,自己也開旗艦店。
人云亦云的背后是,決策者從沒系統考慮過茶葉為什么能夠賣出去,也沒有弄清楚茶葉銷售背后的成敗因素,更沒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一步步構建茶葉品牌的系列支撐點。這樣做自然不能把之前的“偶然”成功,變為當前乃至未來的“必然”成功。
征兆二:個人優勢沒有及時轉化為團隊優勢。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任何人不能否定的是,能夠誕生并有所起色的茶葉品牌,自然有著許多優勢,但決策者本人未必能夠看到這些優勢,即使看到了也未必能看透這些優勢。
當然,即使看透了、理清了茶葉品牌的優勢,也未必能及時將這些優勢有效復制,轉變為團隊優勢乃至更為長遠的品牌優勢。所以,筆者在《點茶成金——快速賣茶72招》中強調“分解”,以便于茶葉銷售技能的復制和傳承,也便于茶葉品牌競爭優勢的與日俱增。
征兆三:相信質量代表一切。質量是茶葉品牌成功的第一塊基石,但有了基石,并不表示能夠建成高樓大廈。站在茶葉營銷的立場來看,只有消費者感知到的質量,才是真正有營銷價值的質量,因為現實和認知不能劃等號,否則,一切都如“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生活中就不會有那么多的悲劇了。
茶葉農殘問題一定要解決好,否則必將成為搞死茶葉品牌的最重的“那一根稻草”。 至于有多少茶葉品牌含有超標的農殘,我們無法獲知真相,但筆者認為,只要存在一些與農殘相關的“特供茶”,茶葉農殘就應該警鐘長鳴,畢竟蕓蕓眾生中,每一個鮮活的生命都值得我們重視和關愛。
征兆四:一切以利潤最大化為核心。這樣做必然會導致唯利是圖,降低產品質量是遲早的事,東窗事發是遲早的事,品牌雪崩也是遲早的事。關愛別人就是關愛自己,傷害別人最終會傷害自己,例如,環境污染后,不僅無辜之人要吃下環境污染帶來的“惡果”,造惡者本人也會跟著“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