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茶發源地”為何種不出“中國名茶”
發布時間:2024-08-29 點擊:67
英德茶葉網訊:田螺山遺址出土距今6000年左右的山茶屬樹根,經專家確認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考古發現最早的人工種植茶樹的遺存。“寧波是全世界人工種茶的發源地。”一時間,關于寧波茶葉的話題再度熱鬧起來。可是,這個“全世界人工種茶發源地”卻有個不小的為難——按說茶葉品牌也不少了,掰幾個指頭也掰不過來;論大獎吧,也年年有茶葉全國拿獎,但提起茶葉,人們會想到西湖龍井、安溪鐵觀音、云南普洱茶,卻不會想到這個最長遠的種茶地。(7月3日 中國寧波網)
作為“全世界人工種茶發源地”的寧波,為何出不了響當當的“中國名茶”?寧波人不解,事實上我們也照樣不解。
“全世界人工種茶發源地”什么概念?種茶發源地,茶文化歷史悠久,有豐富的種茶經歷,憑經歷和文化就令各路競爭者直打退堂鼓,就可以獨領風騷,遺憾的是被人捷足先登,后來者居上了。
有個問題值得提出。那就是寧波是“全世界人工種茶發源地”這事,寧波人曉得的有多少,中國人曉得的有多少,地球人曉得的又有多少?既然是全世界人工種茶發源地,寧波有讓人心潮磅礴的茶文化嗎,充分發掘沒有?
市場經濟的熱潮中,“文化引領消費”被屢試不爽,實踐也證明,文化創意是繼信息產業經濟后,新一波無形經濟動力。由于那段“動人的故事”,有人可以不遠千里來看景、來品酒、來茗茶。那么沖著寧波“茶故事”而來的人究竟有多少?
筆者愛喝茶,身邊也不乏喜歡喝茶的朋友,說起寧波是“全世界人工種茶發源地”,大家唯有詫異,說起寧波的茶文化,更是一臉的茫然。至于寧波能否產茶,產什么茶,那就更不消說了。
文化很重要,否則也不會重復強調打好“文化牌”。關于茶也一樣,只需茶葉質量夠好,茶故事動人,茶文化誘人,紛紛“來一盒”的買家只會絡繹不絕,“好茶!好茶!”的贊譽聲只會口口相傳。要曉得,名茶是喝出來的,只需喝的人多了,還用擔憂喝不出“中國名茶”嗎?
寧波為何出不了“中國名茶”?無妨先用好“全世界人工種茶發源地”這張牌,講好茶故事,做好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