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市面上常見的假茶
發布時間:2024-08-28 點擊:51
假茶是對真茶而言的。它是用類似茶樹新梢的其他植物的芽葉,做成形如茶葉的樣子,冒充茶葉銷售的。目前已發現的有用柳樹芽葉、桑樹芽葉、冬青芽葉、女貞樹芽葉、金銀花芽葉等制成的假茶。這種假茶,一般還比較容易識別,但不法人員往往將假茶原料混雜在真茶原料中一起加工制作,這種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茶葉,就增加了辨別真假茶的難度。
但是,必須說明的是,有一些茶雖然也不是用茶樹芽葉制成的,例如用羅布麻芽葉制成的羅布蔴茶,用人參芽葉制成的人參茶,用桑樹芽葉制成的桑茶,以及柿葉茶、枸杞茶、杜仲茶、甜葉菊茶等;還有一些茶,它們之中雖然有茶,但卻摻雜著數量不等的藥用植物的芽葉,如減肥茶、抗衰老茶、糯米香茶、保健茶等等,以上這些茶,雖是非茶之“茶”,或者是根據中藥學的理論配制而成含茶之“茶”,與通常意義上的茶有一定區別,但不可與假茶混為一談。
“柴米油鹽醬醋茶”是人們生活中關注最多、發生頻率最多的詞匯,可是往往我們就是會忽略這個東西潛在的危機。茶葉行業就存在產品標準和技術標準不健全的情況。對于部分農藥的殘留檢測的數據只是在出口時候存在一定標準,然而國內的上市茶葉沒有進行農藥殘留的檢查。
農藥殘留是指使用農藥后,殘存在植物體內、土壤和環境中的農藥及其有毒代謝物的量。農藥殘毒就是殘留在食品中的農藥毒性。如果未按照國家安全使用規定施用農藥和進行農產品采收,或違反國家規定使用高毒農藥,農產品就會有農藥殘毒,就會對食用者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嚴重時會造成身體不適、嘔吐、腹瀉甚至導致死亡的嚴重后果。很多農藥殘留不是直接導致病變,而是在人體形成積累,如果超過積累的比值就可以對人的身體器官造成很大的傷害。
茶行業是否應該建立完善的農殘標準不僅是企業的必須更加是對于民生的負責。
相對我國食品的檢驗相對健全,但是對于茶葉農殘的檢測標準沒有形成上市流程監管體系,對于不符合農殘標準的茶葉怎樣管理上市,這是急需要解決的。國家質檢部門應該加快制度建設。各級政府可以通過行政干預的方式監控市場。對消費者的權益予以保護。
特別是作為茶葉生產重要省份的福建、云南等地,應該積極的建設完善的茶葉相關質量檢測體系的完善。比如在福建的建安建立了福建第一個檢測設備基地。作為茶葉技術檢測機構不僅要對國外出口的產品進行檢測,更重要的是對國內上市的茶葉進行檢測服務。通過自身的優勢帶動企業加快產品檢測體系的完善。
企業投入重點資金建立完善的茶葉檢測建設。這不僅是可以建立茶葉生產標準提供重要的依據,更是對消費者的保障。企業的發展目的是為了創造更多的客戶。我們更應該建立完善的質量檢測體系,保障消費者的安全。
作為茶葉連鎖企業,更加要關注茶葉的檢測,目前很多大的連鎖企業已經擁有了自己的茶種植基地和茶葉生產基地。可以說“三聚氰胺”給所有行業敲響了警鐘。作為茶葉行業我們要防微杜漸。為消費者打造一個安全的食品保障,讓悲劇不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