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勻毛尖是貴州三大名茶之一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發布時間:2024-08-26 點擊:97
都勻毛尖
歷史淵源及發展
都勻毛尖產于貴州都勻市,又名“白毛尖”、“細毛尖”、“魚鉤茶”、“雀舌茶”,是貴州三大名茶之一,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都勻位于貴州省的南部,土壤疏松濕潤,土質是酸性或微酸性,內含大量的鐵質和磷酸鹽,這些特殊的自然條件不僅適宜茶樹的生長,而且也形成了都勻毛尖的獨特風格。
據說,都勻毛尖這個名字是毛澤東主席親自取的。1956年,團山鄉鄉長羅雍和與鄉干部譚修芬、譚修凱等人閱讀報紙,看到《貴州農民報》上一篇題為《人民熱愛毛主席,萬里邊境送虎皮》的文章,受到啟發,幾位干部想,人家可以送虎皮,咱也可以送一點我們家鄉的魚鉤茶給毛主席嘗嘗。最后,與會干部一致決定炒制三斤上好的魚鉤茶送給毛主席。當時正值清明節前后,正是出好茶的時節。上好的茶青經過精心制作后,又請鄉里的工匠打了一個精致的木盒包裝茶葉,連同一封信一并寄給了毛主席。
幾天后,茶農社收到一封落款為中共中央辦公廳的回信。大致內容是:你們給毛主席的茶葉已經收到,經主席批準,寄給你們十五元作成本費。落款為中共中央辦公廳。信件下部附有幾句毛主席的親筆字:“茶葉很好,今后山坡上多種茶,茶葉可命名為毛尖。毛澤東。”
可惜的是,如今那封信件已經遺失。不過,毛主席為都勻毛尖命名一事在當地傳為佳話,都勻毛尖也名聲大噪。
品質特點
早在明代,都勻出產的“魚鉤茶”“雀舌茶”就已被列為貢品進獻朝廷。都勻毛尖茶清明前后開采,與《都勻縣志稿》所述“自清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細者曰毛尖茶”是相吻合的。
采回的芽葉必須經過精心揀剔,剔除不符要求的魚葉、葉片及雜質等物。攤放1~2小時,表面水蒸發干凈即可炒制。炒制工藝分殺青、揉捻、搓團提毫、干燥四道工序。都勻毛尖茶炒制,全憑一雙技巧熟練的手在鍋內炒制,一氣呵成。
都勻毛尖以“干茶綠中帶黃,湯色綠中透黃,葉底綠中顯黃”的“三綠三黃”特色著稱。成品毛尖茶外形卷曲似螺形,白毫特多,色澤綠潤,品質潤秀,香氣清鮮,滋味醇厚,回味甘甜,有獨特濃厚的蜂蜜香。形可與太湖碧螺春并提,質能同信陽毛尖媲美。真是雪芽芬芳都勻生,不亞龍井碧螺春,飲罷浮花清鮮味,心曠神恰似神仙!
此外,都勻毛尖有降脂降壓的保健作用,還有醒腦、潤肺、治痢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