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撕茶文化風俗畫
發布時間:2024-08-25 點擊:54
不用剪子,僅憑兩只手,就能撕出一幅絕美的畫兒,這就是一種新型的藝術畫種--以撕紙塑造形象,融合了漢代石刻的古拙、金石的雅韻、民風的素養,是任何工具無法替代的。李運正現為陜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西安市文化局經過普查后確定扶持的民間藝人,他的撕紙畫正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申遺。
一種簡單而又古老的飲料,能夠讓人引發出無限美妙的藝術構思,這種奇妙的現象,大概只有在文化積淀特別深厚的中國才能出現。中國茶文化正式形成是在盛唐時期,茶畫的出現也大約在那時。
我們留意一下現在的眾多茶事活動,也常伴有茶詩、茶畫、茶書法。發展到今天,典型的茶文化會議上,若無詩畫、書法、茶藝助興,人們反而覺得像缺少了什么。
古城西安的民間藝人李運正,他能用一雙男子的巧手創繪出一種撕紙畫來,并在有形與無形之間達到一種藝術的內涵,讓人觀看后嘖嘖稱奇……而他用手撕繪出的茶文化風俗畫,把秦風茶韻升華到了書畫家從未有過的高度,這就不能不讓人刮目相看了。
談茶憶陸羽,茶圣傳千古。第一幅畫先看他的《茶圣陸羽》,這是一種高難度的技藝,是在絲緞子上做出的畫兒。他所繪的這幅絲錦畫,寬高約有2-3米,畫面上色彩斑斕,是采用了工筆的畫法。其染色和在紙上作畫一樣,運用得十分自如,把茶圣陸羽品茶鑒水的自然狀態全都極其逼真的展示出來,也讓人想起了“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約事春茶”的贊語來。我曾在全國乃至國際間的茶文化研討會上見到過許多有關陸羽的繪畫作品,但像這么大、這么夸張、富有視覺效果與視覺沖擊力的生動畫面,的確還是首次看到。
陜西是我國古老的茶文化發祥地之一,留下了許多珍貴文物與遺址,例如陜南漢中地區煎茶嶺就是一例。三國時諸葛亮身居褒漢,志在伐魏,為團結一致共同抗敵,在勉縣去略陽的一座山頂上設煮茶坊,親派使者到接官亭邀請當時軍力強大的駐寧羌興州(今日陜西寧強縣與四川廣元市交界處)的羌氐族首領來上山品茶議事。諸葛亮談茶論道,欲借談茶性和中庸之道以謀求與羌氐和合攜手共討曹魏。羌首在寧靜的品茶中得益,深受諸葛亮人品與才華的感化,親率數十萬大軍歸漢共同北伐。為祝賀,諸葛亮賜其山名為“煎茶嶺”,延傳至今,已成為諸葛亮以茶睦鄰的古遺址。李運正在表現這一事件時,把羌族首領居右上位,而諸葛亮居左下位,強化了人物形象。體現出了客來奉茶的禮節性,乃是上坐、上坐、上上坐,喝茶、喝茶、喝好茶的誠心誠意。這樣就把綿延起伏的山嶺與三國古棧道上的刀光劍影做了淡化處理,只有讓人對茶中的和為貴有了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