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雜談:你的普洱有多少烘青的假貨?
發布時間:2024-08-13 點擊:57
自述:很多朋友手里的存茶都不少,多的達好幾噸,真的很可觀很了不起,少的也動不動就幾十幾百斤的,我提醒各位朋友最好盡快的檢查和確認自己收存的茶,如為綠茶的假普洱茶,則盡快處理掉,趁現在還可以作為綠茶有一定的價值,再放幾年的話,差不多就只能做農家有機肥了!
綠翡翠:無知是要付出代價的。
有位茶客:現在還有多少茶是太陽曬的?
普洱涅槃:再過3~6年,一些原料上乘、工藝較好、存放上佳的茶品就陸續出來了,那時候,普洱茶的獨特魅力可能會更好的展示出來,期待這個時間的到來。
palta:大廠茶能曬青嗎?!
老茶人家:如果把普洱按烘青和曬青兩類的話,是否有些武斷?個人把普洱殺青分為這樣幾類:
1、“純曬青”,這樣的茶非常有利后期轉化。
2、“純烘青”,就是只以烘為手段干燥,這樣的茶就是“綠茶”。
3、“曬為主,烘為輔”,曬青為主能保證后期轉化,烘焙輔助能產生特殊香氣,這樣的茶以某某茶廠為代表。
4、“曬不足、烘為主”,后期轉化空間狹小。還是不能把“烘”與“曬”絕對化了:
1、大廠的加工條件決定了大批量的原料加工制作沒法保證不烘,否則不能保證成品的含水量,幾十噸壓出來的茶餅不烘怎么干燥,陰干哪來這么大的場地條件?
2、烘也是技術,關鍵是掌握烘的程度,既能調整香氣,又能保證后期變化,這是關鍵。
3、我們說的“下關味”,一是來源于拼配的獨特性,二是“烘”的技術,造就了下關不可替代的獨特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