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貴州茶行業十大新聞發布
發布時間:2025-04-22 點擊:4
2015年,是《貴州省茶產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實施過程中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省茶文化研究會、省茶葉學會、省茶葉協會站在行業的高度、媒體的視角,本著對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對產業發展的指導性、對產業發展的延續性等原則,圍繞在品牌創建、市場拓展、基地建設、加工提升、宣傳推廣等方面的重要新聞事件進行梳理,共同推選出了2015年貴州茶行業十大新聞。
省委書記陳敏爾在都勻調研茶產業時強調:將茶產業發展進行到底,使茶文化成為貴州新優勢。
新聞回顧:2015年9月23日,省委書記、省長陳敏爾在都勻調研茶產業時強調,要把大力發展茶產業作為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發揮后發優勢的重要舉措,堅持創新發展、融合發展,延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做深做透做足茶文章。切實做到“四個融合”,即要做好茶與文化旅游的融合、茶與電子商務的融合、茶與創意產業的融合、茶與專業力量的融合。將茶產業發展進行到底,使茶文化成為貴州新優勢。
專家點評:陳敏爾書記提出的“四個融合”對于貴州茶企推進茶旅一體化新業態發展、推進網上茶城建設指明了方向,也鼓舞并增強了更多年輕人、有想法的人、有專業背景的人投身茶產業發展的信心,使貴州茶人們找準自己的定位,做更有故事、更有“味道”、更有內涵、更有文化的好茶。
貴州開展斗茶賽,斗安全斗規模斗標準斗工藝,促進貴州茶葉加工水平提升。
新聞回顧:2015年5月和11月,由貴州省政協等單位先后主辦開展了2015貴州春茶斗茶賽和秋季斗茶賽,不僅斗出了茶王,更是一次比安全,比規模,比標準的較量。
專家點評:春茶斗茶賽旨在弘揚茶文化,提升茶品質,打造貴州茶品牌形象,是對貴州茶品質的考量;秋季斗茶賽的成功則充分證明貴州秋茶不亞于春茶的品質特征,為全省茶葉生產提供了新的思路。春、秋兩季斗茶賽均淡化了外形,突出香氣和滋味,重在突出老百姓喝得起、愿意喝、買得到的好茶,推選出來的“茶王”各有優勢,“斗茶賽”的“造勢”也為貴州茶帶來了不菲的銷量業績。
貴州制(修)訂10大品牌27項茶葉地方標準,水浸出物高于國標6個百分點,成為中國綠茶新標桿。
新聞回顧:2015年3月,由貴州省質監局、貴州省農業委員會聯合頒布的《貴州茶葉品牌產品標準和技術規程》正式實施,新的標準均是以企業為主體制(修)訂的,涉及10個品牌27項茶葉地方標準,把所有品牌的一級、二級(包括珍品、特級)的水浸出物含量確定在40%以上。
專家點評:新實施的《貴州茶葉品牌產品標準和技術規程》,完成了10個品牌27項茶葉地方標準制(修)訂,更加強調質量安全。在中國沒有一個茶區敢把水浸出物的標準定在40%以上,貴州在這方面走在了同行業的前列,實現了一個大的突破。新標準的制(修)訂與實施,解決了多年來困擾貴州的茶貴、茶淡的問題。
2015中國(貴州·遵義)國際茶文化節暨茶產業博覽會在湄潭縣舉辦。
新聞回顧:以“多彩貴州生態茶香”為主題的2015中國(貴州·遵義)國際茶文化節暨茶產業博覽會于2015年5月28日—31日在湄潭召開,吸引了省內外500多家企業到場展示自己的茶類產品,規模和參展產品種類是歷屆展覽之最。
專家點評:此次茶博會打破往屆茶博會單一的展銷模式,融入的多項活動將賦予茶博會新的生機與活力,它的召開不僅對貴州茶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還將成為展示貴州茶葉的重要窗口。此次茶博會的舉辦將貴州茶潛移默化地植入到消費者,采購商等各界人士心中,貴州茶產業的發展也因此加快了腳步,迎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貴州茶產業發展大會暨都勻毛尖世博名茶百年品牌推介活動在都勻召開。
新聞回顧:2015年9月22日-25日,都勻市同時迎來貴州茶產業發展大會暨都勻毛尖世博名茶百年品牌推介兩項重要活動。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出席,省委書記陳敏爾向黔南州頒發了2014年度貴州名茶銷售最佳獎獎牌。省政府副省長劉遠坤就加快貴州茶產業發展作了重要講話,黔南州開展了系列都勻毛尖百年世博茶推介活動。
專家點評:全省茶產業發展大會與都勻毛尖世博名茶推介活動的同期召開,對于如何增強茶產業快速發展后勁、打造黔茶產業升級版、加快落實“三年提升計劃”決策部署點明了方向;百年品牌推薦活動作為我省推進黔茶“走出去”戰略的重要行動,也是持續推進“茶產業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的重要體現。
貴州率先在全國啟動“茶葉質量安全云服務平臺”可追溯體系建設。
新聞回顧:2015年初,貴州省茶產辦啟動了“茶葉質量安全云服務平臺”建設工作,前期優選了60家企業率先進入“貴州省茶葉質量安全云服務平臺”上線運行。
專家點評:近年來,頻發的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使茶葉的質量安全受到廣泛關注。“茶葉質量安全云服務平臺”的啟動,使從茶園到茶杯的全程質量安全管控成為現實,是貴州茶葉實現“走出去”戰略的重要保障,是未來貴州茶葉與省外茶葉進行市場博弈時的制勝砝碼。
鳳岡縣與西湖區簽署《“東有龍井·西有鳳岡”戰略合作五年行動綱要》,搭建黔浙茶產業深度合作平臺。
新聞回顧:2015年10月30日,由貴州省農委、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遵義市鳳岡縣主辦的“東有龍井·西有鳳岡”品牌文化交流論壇在美麗的西子湖畔舉行,西湖區與鳳岡縣共同簽署《“東有龍井·西有鳳岡”戰略合作五年行動綱要》。未來五年,兩地將從茶旅游、茶文化、茶品牌、茶工藝、茶市場和交流聯系機制等六個方面加強合作,并在此基礎上推進杭州市與遵義市、浙江省與貴州省等更高層面的交流合作,不斷擴大“東有龍井·西有鳳岡”的影響力。
專家點評:“龍鳳配”不僅僅是文化、市場、品牌的合作,也包含了科技的交流與合作,順應了茶產業發展的大趨勢。貴州茶產業通過此次“聯姻”,能夠學習如何利用科技力量為貴州茶產業發展保駕護航,思考如何做透做足茶文章,以茶興農、以茶惠農、以茶養文,使茶文化真正成為貴州新優勢。龍井與鳳岡的牽手,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東西部茶產業的進一步交流與合作。
《貴州茶香》mv及“三綠一紅”品牌廣告央視集中播放。
新聞回顧:2015年2月1日起,期盼已久的《貴州茶香》mv在央視綜藝頻道(cctv-3)正式開播,每天兩次,每次時長3分多鐘。
專家點評:mv串起了貴州苗寨、茶區、孔學堂、青巖古鎮、貴州大學等具有貴州符號的景點和建筑,把貴州多彩的茶文化和民族文化用現代手法表現出來,充分展示貴州茶葉生長的優良生態環境以及貴州“三綠一紅”品牌的優異品質,對于讓省外消費者和客商了解貴州茶、推介貴州茶,起到了極好的品牌推廣作用。
“全民代言貴州茶”引來上千人參與百萬人關注。
新聞回顧:作為第四屆貴州茶業經濟年會系列活動之一,“全民代言貴州茶”活動在2015年11月18日—12月3日吸引1000多人報名參加,10多萬人參與投票,150萬人訪問關注,讓貴州茶在微信朋友圈火了一把,150萬人通過該活動認識、了解、結緣貴州茶。
專家點評:此次活動就是利用貴州人對本土產業的情感、運用新媒體的互動傳播優勢,讓大家直接參加代言貴州茶活動,旨在通過微信公眾號和朋友圈的巨大傳播能量,讓貴州茶與更多人見面、與更多人牽手,促成“貴州人人都喝貴州茶、人人都是貴州茶”宣傳員的良好氛圍,共推貴州茶產業發展。
貴茶聯盟成立,推動黔茶產業分工分業。
新聞回顧:2015年9月16日,由貴州貴茶有限公司牽頭,全省43家茶葉企業參與組建的貴茶聯盟在遵義市余慶縣成立。
專家點評:貴州茶葉資源豐富,品質優良,綠寶石綠茶是一款適合機械化、標準化、規模化生產,貼近百姓生活的優質綠茶。貴茶聯盟的成立,推動了黔茶茶產業加速內部分工分業、外部與其他產業跨界融合,產業發展活力將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