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鐵觀音的茶湯、香氣談老鐵的魅力
發布時間:2025-04-20 點擊:12
由于我們一直主力在做鐵觀音,而且以回歸傳統的訂制為主,好多原來沒有喝過傳統鐵觀音的茶友,特別是原來喝清香型【消青工藝或者更輕發酵更以后的工藝】,對清香型的正炒正味工藝不懂,更不理解老鐵,也不知道有什么區別。
上兩圖,上面為傳統老工藝,下面為清香型正炒的工藝,茶園都是高山和生態化管理,也都是無化肥農藥。兩者的區別為傳統老鐵發酵要重一些,所以采摘時必須手工采摘,而且必須選擇性采摘,葉子大小要均勻,才能保證正常的重發酵。
看看市場的鐵觀音,網上一搜索鐵觀音,就是這個的。我在某寶一個,茶葉不怎么樣,價格倒都還不低,這讓茶友錯以為鐵觀音又貴又不好喝。
這種結果,全是綠油油的,而且看一下,價格確實不低,難怪說鐵觀音不好喝,價格還高。看來是鐵觀音的大痛啊。不說沒用的,繼續談區別吧。色澤為什么要綠呢,為什么正炒的好,不炒呢?其實由于現在大量的鐵觀音處于低山,更嚴重的是田地茶,水分太足,而且化肥農藥,想要正常發酵,茶就會酸,所以輕發酵,讓發酵時間長,慢慢消水,所以叫消青。
上面兩杯是茶湯的色澤,泡的相對還算比較濃一些的。上圖為老鐵的湯色,下圖為正炒正味的湯色。
大家可以清楚地明白茶山和采摘的區別,而最重要是制作工藝上的區別,傳統老鐵的工藝是重發酵加龍眼木炭的慢火烘焙,而且茶已經烘焙至熟,所以可以達到暖胃的效果,如果存儲五年以上,可以養胃。
而如果是清香型鐵觀音,即使是正炒正味的高山鐵觀音,采用的是標準的半發酵工藝,而茶葉最后只是烘干,并沒有把茶葉烘焙熟透,所以雖然不會傷胃,但也不會養胃。而如果是輕發酵鐵觀音或者有些不發酵的鐵觀音,更是傷胃歷害。所以鐵觀音傷胃說,只是市場那些綠油油的,而且目前占了市場95%以上的份額,也就難怪了。
但這是因為種植陽光不足,水分多,茶樹涼性就大,再加上工藝上的問題,而真正高山的正炒與傳統老工藝,不存在傷胃問題,而是暖胃和養胃,即使是半發酵的正炒清香型,由于茶是高山,工藝半發酵,已經中性的茶。
茶底的區別,由于正炒的是半發酵,也會有紅鑲邊,但傳統老鐵發酵要重一些,茶底顏色較深,紅邊也相對會多一些。
工藝的不同,那么呈現給茶友的,是要實實在在的區別。我們從香氣上來看,老鐵的香氣要濃一些,感覺更花粉香,而清香型的香氣要更淡而高雅一些,更是淡淡的幽香。
口感與滋味方面,老鐵滋味也更濃更醇厚,茶湯的飽滿度直接,回甘更直接,香氣和茶湯的結合也很到位。而清香型的滋味會較淡,淡而有味,茶湯也會有香氣。品質好的,也會有較好的回甘表現。
至于觀音韻方面,只要是優質的鐵觀音,都會有滿嘴香滿嘴茶,回甘持久,觀音韻明顯。如果你喜歡香氣幽雅,口感較淡,建議考慮清香型鐵觀音,如果喜歡香氣濃濃的花粉香,滋味醇厚飽滿,而且自己胃不是很好,建議考慮老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