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是門學問,技術含量非常高
發布時間:2025-04-13 點擊:10
泡茶是門學問,技術含量非常高。要泡好茶,既要把握好茶葉用量,也要精確掌握好泡茶水溫,才能讓小小一片茶葉,展現出大乾坤。
用量
泡好一杯茶,要掌握茶葉用量。每次茶葉用多少,主要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飲用習慣而定
茶葉用量就是每杯或每壺中放適當分量的茶葉;泡茶水溫就是用適當溫度的開水沖泡茶葉;沖泡時間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將茶葉泡到適當的濃度后倒出開始飲用,二是指有些茶葉要沖泡數次,每次需要泡多少時間。
茶的用量,要泡好一杯茶,首先要掌握茶葉用量。每次茶葉用多少,并沒有統一標準,主要根據茶葉種類、茶具大小以及消費者的飲用習慣而定。
茶葉種類繁多,茶類不同,用量各異。如沖泡一般紅茶、綠茶,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至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至200毫升。如飲用普洱茶,每杯放5至10克。如用茶壺,則按容量大小適當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烏龍茶,每次投入量幾乎為茶壺容積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用茶量多少與消費者的飲用習慣也有密切關系。在西藏、新疆、青海和內蒙古等少數民族地區,人們以肉食為主,當地又缺蔬菜,因此普遍喜飲濃茶,并在茶中加糖、加乳或加鹽,故每次茶葉用量較多。華北和東北地區人喜飲花茶,通常用較大的茶壺泡茶,茶葉用量較少。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消費者主要飲用綠茶或龍井、毛峰等名優茶,一般用較小的瓷杯或玻璃杯,每次用量也不多。福建、廣東等省,人們喜飲功夫茶。茶具雖小,但用茶量較多。
茶葉用量還同消費者的年齡結構與飲茶歷史有關。中、老年人往往飲茶年限長,喜喝較濃的茶,故用量較多;年輕人普遍喜愛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
總之,泡茶用量的多少,關鍵是掌握茶與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則味濃;茶少水多,則味淡。有人曾做過這樣的實驗:取四只茶杯,各等量放入3克相同的茶葉,再分別倒入沸水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和200毫升。5分鐘后審評茶湯滋味,結果,加水50毫升的滋味極濃,加水100毫升的滋味太濃,加水150毫升的滋味正常,加水200毫升的滋味較淡。
水溫
一般說來,泡茶水溫與茶葉中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關,水溫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就愈濃
泡茶水溫,泡茶水溫的掌握,主要看泡飲什么茶而定。
高級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茶(綠茶類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0℃左右為宜。茶葉愈嫩、愈綠,沖泡水溫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一定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維生素c也較少被破壞。而在高溫下,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茶中咖啡堿容易浸出),維生素c大量被破壞,正如常說的,水溫高,把茶葉“燙熟”了。
泡飲各種花茶、紅茶和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中有效成分浸出較少,茶味淡薄。
泡飲烏龍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較多,而且茶葉較粗老,必須用100℃的沸滾開水沖泡。有時,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溫,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后在壺外淋開水。少數民族飲用磚茶,則要求水溫更高,將磚茶敲碎,放在鍋中熬煮。
一般說來,泡茶水溫與茶葉中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關,水溫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湯就愈濃;反之,水溫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湯就愈淡,一般60℃溫水的浸出量只相當于100℃沸水浸出量的45%到65%。
這里還要說說,上面談到高級綠茶適宜用80℃的水沖泡,這通常是指將水燒開之后(水溫達100℃),再冷卻至所要求的溫度;如果是無菌生水,則只要燒到所需的溫度即可。
研討會上,中國云南省茶葉協會會長鄒家駒發表了標題為“茶馬古道為什么不能貫穿歐洲大陸?”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