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家茶企為何不敵一個立頓?
發布時間:2025-04-11 點擊:27
萬家茶企為何不敵一個立頓?
中國茶產業種植面積、總產量及市場消費量穩定增長,發展態勢良好,但茶企規模化、產業化滯后,名優茶葉標準化缺失,衛生安全缺乏保障,這些因素制約了茶產業發展。有業內人士甚至認為,“萬家中國茶企不敵一個英國立頓”。
穩定增長
中國茶葉學會副理事長、安徽農業大學校長宛曉春教授說,我國有20個省份產茶。2009年茶葉種植面積186萬公頃,占世界50%以上,出口量30.3萬噸。
“整體來說,我國茶產業發展情況基本上較健康。”安徽農業大學茶與食品科技學院張正竹教授告訴記者,目前我國茶葉每年產量基本在當年售完,沒有出現大批庫存茶葉滯銷問題。
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公布的《中國的茶葉產業發展狀況》顯示,近年來,我國茶葉種植面積、采摘面積、總產量均持續、穩定增長,茶葉出口總量平穩增長、分種類有增有減。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全國茶葉消費以每年10%至15%的速度增長。從市場流通渠道看,品牌連鎖店經營發展較快。
茶產業作為一項傳統產業,在一些市、縣區占重要經濟地位,依靠當地財政投入和政策扶持是普遍特點。如河南省信陽市獅河區是“信陽毛尖”的原產地和主產區,茶葉種植面積40.5萬畝,年產干茶1500公斤,茶葉產值近23億元,茶葉收入占當地農民人均收入60%以上。
一些茶企的創新為茶產業注入活力。張正竹教授說,用現代的電子智能手段模仿傳統茶道,泡不同茶葉的時間、溫度、水茶比例等由機器控制,簡單快捷,每杯茶大約可為消費者節省三分鐘時間,適合快節奏生活方式,是茶消費理念和形式的更新,有助于滿足茶消費多樣化需求。
制約因素
規模化、標準化不足是我國茶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中國茶葉學會上海天泰茶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揚升說,我國茶商有七八萬家,多數弱小,規模上億的茶葉企業鳳毛麟角,業內有“萬家中國茶企比不上一個英國立頓”的評價,以2008年為例,中國7萬家茶企共實現茶葉總產值300億元人民幣,而聯合利華立頓一家茶加工企業的年產值達200多億元人民幣。“我國的茶產業是農業,跨國公司的茶產業則是工業,兩者之間的差距不言自明。”
張正竹教授認為,萬家中國茶企不如一個英國立頓的說法雖然聽著刺耳,但跨國公司的確有值得學習之處。立頓是個跨國集團公司,在很多國家設分公司,該公司管理方式、經營理念、市場營銷等值得借鑒。
宛曉春教授分析說,我國茶園面積大,但產量低、單產低,平均畝產效益差,而且茶葉加工普遍存在企業規模小、年產量不大、工藝與裝備落后、效率低、效益差等問題。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