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普洱茶電商市場十日談(七)
發布時間:2025-04-11 點擊:23
訊:接作者上文《觀點|普洱茶電商市場十日談(六)》很多人都認為在電商平臺賣b貨要比實體店安全的多:找一個身份證,去銀行辦一張卡,綁定了支付寶就可以在電商平臺開一間資料都不是本人的小店了。
在普洱茶行業中,的確有大的電商從賣b貨起家,但這已經成為過去式。如果今天還想通過在電商平臺賣b貨來賺第一桶金,那我只能說會死的很難看。因為電商早已不是過去的電商,而茶企也早已不是過去的茶企。
以前去廣州芳村的時候,一位做茶的朋友這樣跟我說“一片假的7542成本不超過10元錢,而某寶正品最低價也要在60元左右,如果賣30一片包郵,買6片送一片的話。也應該會有2超過00%的利潤,1個月搞個幾十件那很快就發家了,還沒太多成本。”
我說:“這放在2010年以前或許可以,因為大益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芳村茶市上面,電商在茶企眼里不過是小商小販的一個銷售平臺,一個月幾百萬的交易額沒人看的上。在電商銷售b貨跟芳村茶葉市場犄角旮旯的小檔口里賣b貨的性質是一樣的,現在則不同單單一個淘寶,每天普洱茶交易額都高達數百萬,一個月幾千萬的流水。但凡有一定影響力的茶企都很看重這個市場,你這好家伙一個月出幾十件b貨,都趕上芳村一個中型大益店的出貨量。真把大益當瞎子么?”
以大益為例,直到現在為止依然有很多b貨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而實際情況也并非大益宣傳的那樣對b貨零容忍,但這是國情所決定的。這就像很多中國大媽,她們寧可選擇購買50元一個帶有正品商標的假冒偽劣產品,也不愿意多花50元去購買一件正品。哪怕她們知道購買的商品就不是正品。很多在電商平臺買茶的人也一樣,他們需要的僅僅是帶有大品牌logo以及價格足夠便宜的產品,真假無所謂。對于大益而言,他可以允許有人用b貨去做這部分人的生意,但絕不允許b貨流向正常消費人群。因為這樣有2點好處:1.買b貨的人多少也是沖著“大益”這個牌子去的,勉強算是大益粉。說不定哪一天他厭倦了b貨成為一名真的大益粉呢?2.正因為銷售b貨的店鋪存在,很容易被用來追蹤幕后的造假者。很多人都以為互聯網比實體店更隱秘,隨著通信技術找到網絡店鋪主人的實際位置要比去實體店檢查更容易。抓到了店家還怕找不出供貨商么?
現在的電商已經不像過去是小商小販組成的跳蚤市場。它已經成為社會商品的交易平臺,是大商家們聚集的地方。通過在電商平臺售b貨來掘金的方式已經成為死路。(文/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