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茶道:閩南茶文化的精華
發布時間:2025-03-30 點擊:21
第一,環境
茶道講究品著佳境。明代文震彥曾說:構一斗室,相傍山齋,內設茶道,教一童專主茶役,以供長日清淡,寒窗兀坐,幽人首務,不可少廢者。這敘述的是古代文人騷士追求的清寂生活。閩南人則愛鬧中取靜,擇街邊巷尾、或房前庭院、或廳堂一角,擺下茶幾,數人圍坐,會友聊天,洽談生意;講究的廳里茶幾周邊,置古色古香的雕花交椅,亦有現代沙發。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人在廳里布置了許多擺設,花瓶古玩,燃香播樂,增添雅致。萬石植物園內有許多茶室,有在樹蔭石凳,有在寺廟庭院,隨游客興致,擇席而坐,邊品茶邊觀賞自然,交談情心,十分自得。而以太平巖寺的茶人之家最為清雅。茶人之家為王震題寫,它是福建省茶葉學會、省、市茶葉進出口公司以及萬石植物園合辦的品茶沙龍,供應烏龍茶的各種極品,廈門名點。游客至此小憩品著,低吟摩崖詩句:洞口木棉飄墮葉,石頭石笑引流泉。卷簾遙岫層層出,望海輕帆片片懸。回首廈門小八景的太平石笑,漸進佳景,其樂無窮。
第二,茶葉
茶以新為貴,優質茶葉是茶道的基本條件之一。閩南人大多愛喝烏龍茶,它是介于不發酵茶(綠茶)與全發酵茶(紅茶)之間的一類茶葉,外形色澤青褐,故稱青茶。烏龍茶經沖泡后,葉片上有紅有綠,湯色黃紅,烏龍茶經沖泡后,口味醇厚。閩南人多愛選擇安溪的鐵觀音,如聚祥春的皇圣皇就很受閩南人的喜愛。
第三,茶水
泡茶對水有嚴格的要求,因為水有軟硬之分,凡每公升水中鈣、鎂含量不到8毫克的稱為軟水,反之則稱硬水。泡茶要用軟水,用硬水泡茶,茶味變澀,茶香變濁,茶湯變色。明代許次經在《茶疏》中說:精茗,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與論茶也。過去的廈門,淡水奇缺,多取井水泡茶,而以南普陀寺五老峰的泉水、鼓浪嶼的三不正井水最佳。如今多用自來水,因海堤建設,北溪引水至廈,經沉淀除污,加上煮沸,都變成軟水,符合泡茶對水之要求。
第四,茶具
閩南人飲烏龍茶,愛選用有加蓋的陶器茶具,因其會保香和保味。最喜歡孟公壺和若深杯。孟公壺又稱孟臣罐,容量僅50-100毫升,小的如早桔,大的似香瓜。小的茶杯就叫若深杯或若深甌,只有半個乒乓球大小,僅能容4毫升茶水,通常1個孟公壺與4個若深杯一起放在圓形茶盤中,顯有藝術欣賞價值。
第五,火候與湯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