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一餅茶是否有陳化價值?
發布時間:2025-03-26 點擊:43
都知道普洱茶“越陳越香”,但市面上陳化十年以上的普洱茶并不算多,若是陳化時間更長的,價格也較為昂貴,超過一般茶友口糧茶價格的心理預期了。很多茶友都會選擇自己存茶這個方式,不過不是為了收藏或升值,而是希望將來可以有低成本的老茶喝,且在存茶的過程中體驗一種把茶“養大”的樂趣。那么問題來了,對于鑒茶并不那么專業的茶友來說,在拿到一款新茶時,有哪些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判斷一餅茶是否有后期陳化價值?
首先小編需要義正辭嚴地聲明一點,新茶期表現就不好的普洱茶是一定不會有多好的陳化品質的!一些不良茶商為了推銷自己的茶品,會忽悠茶友說這餅茶雖然現在表現一般,陳化十年后肯定會驚艷啥啥啥的,別說十年后,明年就找不到這廝了。普洱的陳化空間是由原料、工藝、存儲共同決定的,新生茶固然會有一些水味、青味,新熟茶會有渥堆味,但是這些味道都是在可接受范圍內的,若是茶湯難以下咽或怪異得難以形容,那就果斷地拋棄它吧!
基于這個前提,我們再來學習怎樣判斷普洱茶的陳化空間!前面也說到了,普洱的陳化由原料、工藝、存儲共同決定,我們就從這些方面來說說!
1.觀察干茶
芽葉:干茶條索以一芽二葉至一芽三葉最為理想,普洱茶是大葉種,這個程度的茶葉內含物質較多且比例均衡,用于制作緊壓茶,轉化效果會較好。芽葉較嫩或較粗老,其內含物質的比例不同,相對而言不太利于后期的轉化;
壓制:干茶的壓制松緊程度也跟后期陳化有較大關系,壓制較緊實的,茶葉與空氣接觸相對較少,后期氧化緩慢,陳化效果更好。七彩哥前段時間講到的老鐵餅就是這一類,雖然陳化需要的時間更為漫長,但內含物質和香氣都會得到更大程度的保留;
凈度:茶餅的色澤是體現其品質的一方面,要選擇餅面干凈、色澤油潤、無霉變現象的茶餅。此外還要觀察其凈度,撬開餅茶,要求無非茶類夾雜物或茶類夾雜物,如青草、樹枝、較老的茶梗等。
2.檢驗內質
一款茶是否值得收藏,單看外形是不夠的,因為茶餅外形是可以通過后期制作工藝做出來的,對于茶來說,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對其內質進行品鑒才能最終得出結論。
湯色:沖泡新茶,其茶湯要清澈透亮,茶湯里可以有毫毛,但不能污濁,因為茶湯里有毫毛一般是茶葉原料嫩度高的表現,雖能看到毫毛,但并不影響茶湯的剔透度,與原料不凈、工藝不精造成的渾濁完全不一樣;
香氣:新茶的香氣雖然還不算醇厚,但也茶香濃郁,掛杯香尤其顯著。茶湯冷卻后將茶湯倒掉聞一聞杯子,這時候的掛杯香比較明顯,若是香氣淺薄甚至沒有香氣,那這款茶的收藏價值需要再三考慮,如果有雜異味的話,直接就不用考慮了,這茶肯定不行;
滋味:茶湯的飽滿性要好,雖說“不苦不澀不是茶”,但所謂好茶,得“苦能回甘,澀能生津”(苦澀必須要能化開),前期茶湯厚重、濃強或者茶氣足到后期轉化更醇和,若是茶湯飽滿性差的,后期轉化滋味會變淡,不夠醇和;
葉底:新生茶的葉底如果厚實,用手拉一拉能拉絲的說明原料不差;熟茶的葉底捏一捏如果還有彈性,說明原料和工藝也不錯,若是輕輕一捏就呈泥狀,說明發酵過度了!pass掉~~~
3.后期儲存
后期的儲存環境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不過這篇七彩哥主要側重于判斷新茶的陳化價值,儲存篇就之后再另論了,請大家繼續關注哦!
鑒茶這個事總歸還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需要“多看、多喝、多學、多與專業茶人交流”,普通茶友不建議獨自判斷,最好還是找有經驗的茶人幫忙,因為買回了茶,至少要精心保存數年,可馬虎不得,此外選擇較大的正規廠家,也更有品質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