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茶的泡法及功效
發布時間:2025-03-26 點擊:21
普陀茶的泡法
水:普陀山梅福庵靈佑洞清泉水。
器:紫砂壺、蓋碗或玻璃杯。
藝:綠茶之工夫泡法。
煮水,候湯,備器,溫具后,置茶3—5克,以85℃左右開水150毫升沖瀹,待器中茶舞停歇后,即可品飲。佛經講“境由心生”,在品飲前請默念十遍“南無觀世音菩薩”,可益增茶味。能否真正品得普陀佛茶三昧,還需個人悟性與造化。
普陀茶的功效
1.降壓
普陀佛茶中的一氨基丁酸對松弛血管壁的效應更顯著;臨床證實,大多數高血壓患者血壓增高受血管緊張素所控制,一旦抑制住血管緊張素活力,就能達到降壓作用;喝茶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茶葉中的兒茶素類物質,對人體總膽固醇、游離膽固醇總類脂和甘油三酸脂含量均有明顯的降低作用。
2.抗癌
普陀佛茶具有顯著的抗癌物質的突變作用。由于茶葉中抗氧化組合提取物gat有抑制黃曲霉素、苯并吡等致癌物質的突變作用,故有抑制腫瘤轉移的效應;茶葉中含有大量egcg,它能有效地抑制人體中促瘤劑活性,可有效地防癌細胞的生成;茶葉提取物t—8750劑對胃腺癌細胞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亞硝胺及亞硝基化合物,是公認的主要致癌物質,而茶葉中所含的茶多酚是阻斷硝基化合物的主要活性物質。茶葉中茶多酚的含量越多,抗癌作用也就越強。
3.凈化器官
普陀佛茶具有凈化人體消化器官的作用。茶葉中的黃烷醇可使人體消化道松弛,凈化消化道器官中微生物及其它有害物質,同時還對胃、腎、肝臟履行特殊的凈化作用,不但有助于脂肪等物質的消化,而且還能預防消化器官疾病的發生。
4.消脂
普陀佛茶能促進脂類物質轉化吸收。由于茶葉中具有嘌呤堿、腺嘌呤等到生物堿,這些生物堿可與磷酸、戊糖等物質形成核甘酸,核甘酸類物中的atp、gtp等化合物對脂類物質的代謝起著重要作用,尤其對含氮化合物具有極妙的分解、轉化作用,使其分解轉化成可溶性吸收物質,從而達到消脂作用。
普陀茶的簡介
歷史上普陀所產茶葉屬曬青茶,稱“佛茶”,又名“普陀山云霧茶”,普陀佛茶歷史悠久,約始于1000年前的唐代,其時佛教正在中國興盛起來。寺院提倡僧人種茶、制茶,并以茶供佛。僧侶圍坐品飲清茶,談論佛經,客來敬茶,并以茶酬謝施主。據《定海縣志》載:“定海之茶,多山谷野產。普陀山者,可愈肺癰血痢,然亦不甚多得。”清康熙、雍正年間,始少量供應朝山香客。清末,由于輪渡通航,香客及游覽者大增,從而促進了佛茶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