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古茶樹的保護與開發應并重
發布時間:2025-03-25 點擊:15
圖為:那些被砍的倒下的古茶樹
近年來,普洱茶聲名鵲起,雖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卻始終是愛茶人士鐘愛之物。然而,由于茶農對古茶樹資源未合理開發與利用,不少古茶樹被過度采摘乃至破壞,導致開發與保護失調,茶葉品質下降。古茶樹保護迫在眉睫。
筆者認為,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大保護力度,出臺一系列制度措施,加大財政專項經費支持,進一步弘揚保護與開發雙軌發展的茶文化理念,著力推進茶產業轉型升級,延伸茶業產業鏈,提升茶產業綜合效益。
圖為:刀耕火種,把樹砍倒,燒了,再種植……
規劃先行,明晰責任。各級政府應當從古茶園保護、品牌打造、市場開拓與規范整治、茶文化旅游開發、環境保護與改善等方面進行科學論證、綜合規劃,確保古茶樹在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中不受破壞。明確相關職能機構在古茶樹資源管護中的職能,進一步明確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古茶樹資源的保護與管理工作的絕對權力,避免職能交叉,管護缺位。
圖為:森林里枯死的大樹
強化措施,保護與開發并舉。應依法加大對毀壞古茶樹保護標志、移植和盜伐古茶樹、挖取樹根、剔剝樹皮、刻畫樹干、攀折古茶樹樹枝等行為的查處力度。加強對古茶樹使用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等行為的監管,嚴禁在古茶樹保護范圍500米內建設對大氣、河流、土壤造成污染的工廠,明確在保護區范圍內開展科研、教學以及旅游等活動的有關要求。應建立古茶樹保護委員會及認養保護的相關制度,強化理事會、專業合作社等管護機制,加大對古茶樹資源的監督管理。應進一步摸清底數,通過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合作,對原始野生型和栽培型古茶樹資源茶組及科植物的種類、存量、地理分布等信息進行仔細普查,建立完善的古茶樹地理信息系統和遺傳信息系統,掌握不同地區代表性類型古茶樹群落的結構、功能,為建設有機茶園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了解采摘、環境片段化、土地利用變化、人類活動等對古茶樹群落的影響,研究古茶樹活體測定技術,探索簡便、經濟、準確的古茶樹年齡鑒定方法,提出有效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具體對策。
保護為主,生態與經濟效益并重。應在保護古茶樹物種多樣性的前提下,建立古茶種質資源庫,進行種質保存和擴繁,有計劃地投入生產,使古茶樹資源的開發加工形成政府調控下的特色產業,逐步實現古茶資源的持續利用,探索旅游開發與保護古茶樹資源的有效方法,在適宜區域開展具有古茶樹文化特征的旅游活動。加強以茶文化為主體的企業文化建設,使制茶企業成為弘揚茶文化的主要窗口。同時,各級政府應當設立古茶樹保護專項資金,并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強化對古茶樹資源管理和經費投入保障機制,促進古茶樹資源的有序管理和長效管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