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名茶文山包種茶文化歷史及品質特點先容
發布時間:2025-03-23 點擊:21
文山包種
歷史淵源及生長
文山包種茶,為輕度半發酵烏龍茶。盛產于臺灣省北部的臺北市和桃園等縣。與凍頂烏龍茶并稱為臺灣兩大名茶。
“包種茶”,在清光緒初年,因向宮廷納貢,將四市兩茶葉用兩張方形毛邊紙內外相襯包成四方包,以防茶香外溢,外蓋茶名及行號印章,光緒帝對此茶賜封為“包種”。厥后許多茶店售茶均用此法,放入茶葉四兩,包成長方形四方包,按包出售。包種茶按形狀差別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條形包種茶,以“文山包種茶”為代表;另一類是半球形包種茶,以“凍頂烏龍茶”為代表。素有“北文山、南凍頂”之美譽。
品質特點
文山包種茶雨天不采,帶露不采,晴天要在上午十一時至下晝三時間采摘。春秋兩季要求采二葉一心的茶菁,采時需用雙手彈力平斷茶葉,斷口成圓形,不行用力擠壓斷口,如擠壓出汁隨即發酵,茶梗變紅影響茶質。每裝滿一簍就要立刻送廠加工。
包種茶外觀似條索狀,色澤翠綠,水色蜜綠鮮艷帶黃金,香氣清香幽雅似花香,滋味甘醇滑潤帶活性。世界上沒有一種茶像文山包種茶這樣云云講求香氣品質,典型的文山包種茶特征是:第一香氣一定要清揚,帶有顯著的花香;第二滋味要活躍甘醇;第三茶湯要呈亮麗的綠黃色。這種高香味的茶,開湯后香氣稀奇濃郁,香氣越濃郁代表品質越高級,入口滋味甘潤、清香,齒頰留香,久久不散。具有香、濃、醇、韻、美的特色,素有“露凝香”、“霧凝春”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