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成道日:臘八粥由來
發布時間:2025-03-21 點擊:20
茶茶葉 佛成道日:臘八粥由來
相傳,在兩千多年前古印度南部,有個國家叫做迦毗羅衛國,國王是凈飯王,他的兒子名叫喬答摩.悉達多,在一次走出皇宮的游歷中,他見到眾生飽受生老病死的折磨,目睹了生活中種種無常與苦難,他萌生了找到生命的真實意義的迫切愿望,于是在他29歲時候,他舍棄王位和奢華的生活,走上修行之路。
在最初的五年修行中,太子發現許多修道人所追求的,不過是往生天界的快樂,但是天界仍在輪回內,還會受到生、老、病、死的束縛,沒有獲得真實的覺悟。
太子繼而開始尋找老師,開始學習禪定的方法,然而對于如何解脫生死,禪定仍然沒有任何幫助。
在無師可尋下,太子決定用自己生命去參悟無明的束縛。
經過六年苦修,太子心中漸漸的明白,解脫的大事,并不是光用肉體受苦,就可以得到,因為苦行本身反而是執著了肉體。
于是太子決定放棄苦行,前往伽耶山附近的尼連禪河畔,準備讓清凈的流水,先洗去身上的積垢,再洗去心中的塵埃。
長期的苦行,悉達多十分虛弱,在接受了一位牧羊女供養的乳糜,恢復了體力之后,渡過尼連禪河,獨自端坐于菩提樹下,思維解脫之道,并誓言:若再不證悟正覺涅盤的境界,誓不離開此座。
終于在這樣精進的大愿中,太子經過種種障礙和考驗,在夜睹明星時徹悟成道,佛陀在菩提樹下成道時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性,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相傳,這一天正是中國的農歷十二月初八日,自此,喬達摩.悉達多創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教育體系,他就是被佛教徒尊稱為本師的釋迦牟(mu)尼,佛教也是唯一沒有教主制的宗教,在佛陀的教法中,眾生平等,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修行,而擁有圓滿智慧,走上覺悟之路。
后人為了紀念釋迦牟(mu)尼佛,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
佛教傳入我國后,各地興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動也隨之盛行起來,尤其是到了臘月初八,紀念釋迦牟(mu)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舉行誦經,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獻一種 乳糜 rǔm 之物,供佛齋僧,這便是臘八粥的來歷。
宋朝吳自牧在《夢梁錄》卷六寫到: 八日,寺院謂之臘八。
大剎寺等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
明朝《永樂大典》中有記載道: 是月八日,禪家謂之臘八日,煮經糟粥以供佛飯僧 。
清代道光皇帝曾作詩《臘八粥》詩云一陽初夏中大呂,谷粟為粥和豆煮。
應時獻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濟眾普。
盈幾馨香細細浮,堆盤果蔬紛紛聚。
共嘗佳品達沙門,沙門色相傳蓮炬。
童稚飽腹慶州平,還向街頭擊臘鼓。
可以想見,在當年寺院施散臘八粥和皇家食用臘八粥必然是萬頭攢動,人涌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