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一個茶包,你絕對想不到有這么多故事和技術
發布時間:2025-03-20 點擊:13
英國人對茶的喜愛,大概連炸魚薯條都比不上。
英國,一個非產茶國家,茶葉進口量卻居世界首位;多數英國人一天喝3次茶,和吃飯一樣頻繁;打仗時也要喝茶,甚至有不少英國士兵為此丟掉性命。
不過比起煮散茶葉,在他們的飲茶日常中,更重要的角色,是茶包。
如果你知道一只小茶包是如何誕生的,大概也會迷上這方便精巧的偉大發明。今天分享一部很有趣的工業探秘系bbc紀錄片《走進工廠》,這一集他們揭秘了一只茶包從茶田到工廠生產線的完整過程,還爆料了英國人喝茶的“有趣”歷史,以及用茶包沖泡出一杯好茶的關鍵訣竅。
1、故事從茶田開始
茶包誕生記
讓我們從一切的源頭——茶田說起
英國人享用的一半的茶葉來自一個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既不是著名的產茶區印度,也不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而是遠在東非的肯尼亞。
肯尼亞溫暖濕潤的氣候,使得這里成為全球最大的紅茶出口地。2000多平方公里的茶園,由50萬個小規模農戶共同生產。
農戶經理展示了采摘出好茶的關鍵:以兩片葉子一個芽為標準,采摘最鮮嫩的茶葉。一次采摘過后,大約2周時間就能生長回來。
每12克新鮮茶葉將濃縮成3克成品紅茶,也就是一袋茶包的用量。
而就在這“兩葉一芽”中,保存著茶葉獨特的風味密碼,也是讓人對茶葉欲罷不能的原因。
茶葉的風味主要來自茶葉的一種特殊成分——茶多酚。植物產生茶多酚是為了御蟲,對人體來說則具有抗氧化、抗菌、降血壓等作用。
茶葉的提神效果和苦澀滋味來自咖啡因、茶堿等生物堿類物質,茶的清香來自萜類揮發油。如果你還從茶中嘗出一絲淡淡的甜味,那便是茶氨酸在起作用。
綠茶、白茶和紅茶,原來是同一種茶葉?
茶葉采摘完畢,就來到一公里外的加工廠。在這里,新鮮茶葉將被加工成制作綠茶、紅茶等不同茶包的干茶葉或茶粉。
工廠經理告訴我們,同一棵茶樹的茶葉可以加工成綠茶、白茶、紅茶,唯一的區別只是加工工藝。
綠茶會經過100℃高溫蒸青,使得茶葉不會被氧化,散發著濃郁的草香。
紅茶經過氧化作用,使茶葉變成紅褐色,也改變茶多酚的構成,味道更加醇厚。
白茶只選取茶葉的嫩芽,未經氧化,三者中加工度最低,茶湯也最為清澈,保留著一股恬淡的花香。
那么,為什么還有綠茶產區、紅茶產區的區別呢?
實際上,根據具體茶樹品種的不同,會有某些品種相對適合做綠茶,另一些更適合做紅茶的區別。比如越往北方的茶樹通常葉片越小,茶氨酸含量越高,生物堿較少,就更適合制作綠茶。
終于要離開茶田,前往世界級工廠
接下來,加工好的干茶就從位于肯尼亞的加工廠出發,運往英國的大夫茶廠。
大夫茶廠位于利物浦附近的威勒爾地區,占地28500平方米,專事生產品牌茶和超市售賣的茶包,一天可生產4000萬袋茶包。英國人的飲用茶有1/4出自這里,大部分是茶包。
但就是這樣一家世界級工廠,卻用著最古老的煮茶壺、手工秤,最令人感到驚奇的是:人工品嘗。
這里的4位品評專家,每天都要將當天所到的茶葉重新拼配,和標準茶樣對比,以保證每周出品的茶包風味相同。最終完成的一個茶包里,有來自世界各地的20多種茶葉。
品評方法:“嗖”地一生吸到嘴里,再吐掉,拼配主管解釋稱,這是由于每天運送到工廠的干茶葉來自各個國家和產區,不同的氣候和土壤,加上不同的初始加工方式,使得每天的茶葉狀態都不盡相同。
而這一系列看似老派的做法之所以保留至今,大概是出于英國人對傳統的執著吧。
為什么茶包的紙,不會溶于水?
茶葉準備就緒,我們來看看茶包的另一個組成部分——紙的生產。那么,茶包用紙跟普通的紙有什么區別?
片中這家坐落在英格蘭邊的小造紙廠,生產著世界1/10的茶包用紙。它使用的原料是蕉麻。
這種材料輕薄且纖維長,生產出來的紙結實多孔,為茶葉風味的擴散創造了適宜的條件。
另一種原料是一種塑料熱封纖維,起到將茶包封口的作用。這種塑料要加熱到160℃才開始熔化,因此不易在水中散開。
為了防止茶包本身在水中溶化,還要加入第三種材料:木漿。將蕉麻和塑料混合物瀝干后,再裹上一層木漿,最后放入一個40米長的大造紙機,茶包紙就誕生了。
再經過最后一道繁復的外包裝工序,茶包們終于被運往世界各地,來到我們的下午茶桌上。
2、英國人喝茶的“黑歷史”
化學品、綿羊糞,茶葉造假有多可怕?
在維多利亞時期,英國的茶葉還都是散裝,需要去雜貨店稱重購買。但當時茶葉摻假嚴重,如果你生活在那個時代,你喝的可能是一種可怕的“混合物”。
1800年平均每磅價格18-20先令,唯利是圖的奸商會用其他灌木葉子冒充茶葉,并用硫酸亞鐵和綿羊糞來煮,與泡過的茶葉渣混合到一起。
直到一位誠實的商人約翰·霍尼曼出現,才改變了這一局面。他首創用密封包裝出售茶葉,并公開在其商品廣告中將“純粹無添加”作為賣點,以此打開了銷量。
1918年,霍尼曼公司被一個名為利昂斯的品牌買下,直至今天,利昂斯仍然是西班牙茶葉的領軍者之一。
停下坦克,喝一杯茶
英國人對茶葉的熱愛在戰爭期間也從未削弱。二戰期間,政府曾專門把茶葉運出倫敦以躲避轟炸,并對全國實行茶葉配給制。
在前線泡茶難度非常大,但只要停下來,就有士兵在外面點燃班加西煮茶器,泡一杯熱茶。1944年6月13日,在法國,一個英國裝甲中隊甚至因為停下來喝茶而被摧毀。
這樣的悲劇不斷上演,為此英國發明了新裝備——在二戰后造的所有坦克都自帶一種電熱蒸煮器。這種裝在坦克內部,不用明火就可以在坦克內泡茶的機器,終于在泡茶這件事上,保證了士兵的安全性。
為什么打仗也無法停止喝茶?或許正如片中那位坦克長所說:“家人來信、熱乎乎的食物和茶水,有了這些,戰士們才有動力。”
3、如何用茶包泡出一杯好茶?
很多人常常會把茶包像速溶咖啡一樣粗暴對待。但其實,只需注意這三個因素,用茶包也可以泡出一杯好茶:
容器
外賣的飲品常常使用泡沫聚苯乙烯杯,這種材料會吸收茶的風味因子,因此從材料來說,選擇陶瓷等密度更大的容器,更利于保證茶的原味。
更容易被忽視的一點是,我們的大腦對顏色的感知。研究表明,我們的大腦會把特定顏色與味道聯系起來。因此從心理學上來講,代表成熟和甜美的紅色,會讓我們感覺喝到的茶更香甜。
科學泡茶,從一個紅色馬克杯開始。
水
硬水與軟水對茶湯的影響,從外表就可見一斑:硬水泡茶更加渾濁,還會在加入牛奶時形成一層浮沫。而茶水表面的一些風味就隨著這層浮沫流失了。
因此,如果你家里泡茶使用的是硬水,在燒水之前先過濾一下,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泡出清澈而風味完整的茶來。
時間
泡茶的時間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對于多數茶包來說,如果你想要品嘗到最佳風味,需要從水倒入杯中起,泡滿5分鐘時間。
茶中的咖啡因成分會隨著時間增多,對人體有幫助的抗氧化劑也會充分釋放出來。如此一來,無論從風味還是效用上,這都堪稱是一杯完美的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