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柑“霉”那可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發布時間:2025-03-17 點擊:19
小青柑融合了清新的柑果香和醇厚的普洱之味,青柑的清香甘甜與普洱的醇厚順滑完美融合,如膠似漆。
普洱茶與小青柑的激情碰撞,以強有力之勢席卷了整個行業,點燃了2017茶葉市場的熱度,便一舉成為了柑普界的新晉網紅。
一顆小小的青柑茶,個性的外形,接受度極高的口感,便捷的沖泡方式,以及養生功效的獨特,讓小青柑成為茶界的寵兒,受到了廣大茶友們的喜愛和追捧。
不過,作為茶界網紅,是非肯定是有的,隨著小青柑消費市場的逐步擴大,很多消費者在拆開小青柑包裝袋后發現,有的小青柑表面有類似“白霜”的白色物質。
這讓不少消費者心中產生了疑慮,甚至部分消費者以為是發了霉的茶,直接扔掉!錯誤的理解,毀掉一泡小青柑很簡單~!
小青柑說:我以為會有一個大寫的贊,你們卻黑我?
那么關于小青柑表面的“白霜”在面對質疑時,我們應該如何打消這種疑慮呢,增強對小青柑“白霜”的認知呢?
我們要說的“白霜”可不是秋冬時節的清晨,草地上那一層層踩上會發出吱吱聲的白霜,而是在柑普茶表面形成的那一層薄薄的結晶。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揭開小青柑“白霜”的真面目。
“白霜” 到底是什么?
干果表面的“白霜”通常被稱為“果霜”,是一種含糖物質,新鮮的生果里含有大量水分還含有葡萄糖和果糖等,當它被曬成果脯時水分逐漸蒸發,果肉里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跟著滲出到表皮上凝結成白色粉末狀的物質就形成了“果霜”。
隨著時間的陳化有些小青柑表面會有白霜現象,在陳皮之鄉新會,小青柑陳化出來的白霜被稱之為柑油晶。
而這層柑油晶被茶友普遍稱之為白霜,小青柑的白霜并不是發霉所導致的,而是核心產區的小青柑在經過日曬或低溫長時間烘焙工藝后所析出的柑油結晶而形成的白色粉末狀物質。
“白霜”的功效
白霜有著豐富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效,《醫學衷中參西錄》就有記載:柿霜色白入肺經,其滑也能利肺痰,其潤也能滋肺燥。所以,小青柑表面的白霜是一種具有很強的保健功效物質,可治慢性支氣管炎、干咳、咽炎等。
區分丨白霜與霉變
值得注意的是茶發生霉變也可能出現白沫或綠毛,兩者如何區分辨別呢?
正常的“白霜”,嗅之無霉味,更無刺鼻,是可以喝的。
發霉的茶有刺激性的霉味,茶葉里會滋生多種有害細菌,如黃曲霉毒素,
霉變的茶,霉變的地方都是成片的。就普洱餅茶、磚茶、沱茶來說,霉變的產品不夠硬,不費力地就可以將其撬開,而沒有霉變的茶就很緊結硬實。
霉變的茶品用手仔細感受,會發現茶葉有受潮的跡象,茶葉不夠干、脆,發生霉變的茶因為受潮,感覺韌性好些,不容易捻碎,而沒有發生霉變卻有白色附著物的茶,干而且脆,用手一揉一捻,很容易弄碎。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根據這些跡象來判斷小青柑是否發生霉變,如果確定霉變,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不是所有的小青柑都能掛上“白霜”
絕大多數情況下只有新會核心產區的青皮才會有“白霜”的現象,而越是核心產區的柑果,柑皮上的油包越多,起的“白霜”也就越多。
想要產生“白霜”,必須要保證小青柑表面油囊的活性,小青柑的油囊一旦遭到破壞就難以產生“白霜”,小青柑的價值也隨之降低。
如果想保證油囊的活性及完整性,只能通過反復日曬和低溫長時間烘焙的工藝,小青柑表面才會析出“白霜”。
結語:小青柑,喜歡她自然就要全方面的了解她!我的“小心肝”,且喝且珍惜!
作者簡介:友哥,哥流浪普洱江湖已久,轉眼已有些年頭,風雨飄搖的日子不好受,只想喝杯普洱茶壓壓驚,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愿與大家一起交流學習,共同走進普洱茶的人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