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茶安全嗎?
發布時間:2025-03-15 點擊:18
某日,四、五好茶人聚會,各人自帶了得意的茶品。張姓茶兄小心翼翼掏出來一小袋散茶,略帶幾分神秘地透露;這可是極難得的野茶,一年一棵樹那也只摘得下5、6公斤。眾人艷慕間開湯。有人喝了,贊不絕口:好,茶氣勁道!有的人卻悄悄捂著肚子跑衛生間,末了還不敢在一干資深茶人面前聲張,“要是被人知道了自己消受不起著這‘絕世孤品’,那可丟大了份。”
這“野茶”倒底是寶物還是“瀉物”?
“野茶”指的是從非人工栽培的茶樹上采摘下來的茶青加工而成的。有專家稱,在人為培養種植的茶樹上采摘幼嫩芽葉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才能稱為“茶”。野生茶和栽培茶,是對茶樹種性特征和不同生育環境表述的一個定義。所以,從茶樹分類學角度來理解和詮釋,“野茶”不是茶,不是人類幾千年來所飲用的“茶”。它未通過人工馴化而并不適宜飲用,有的甚至還有微毒。
隨著現在古喬木茶飲用價值和市場價格的拉升,一些打著原料是野生茶的茶餅,也往往被人們認同為古喬木茶,甚至價格不菲。真正的古樹茶產品在現在的市場份額中不到10%,我們市場的主流還是臺地茶產品。盲目追求古樹茶產品而無意中貶低了臺地茶產品,并不利于整個云南普洱茶產業的發展。為附庸古茶樹的熱炒而嘗試安全性并不確定的“野茶”,更是一件沒有健康保障的事。
其實,喝茶貴在自然平常心,有了淘寶撿漏獵奇的心,喝得也許就不那么清醒了。
野生茶不能隨便喝
野生茶有兩個重要的價值;一、它是證明云南是世界茶葉的發源地的重要可行性依據之一。二、可以利用其遺傳因素在茶葉育種方面進行研究。野生茶作為一種寶貴的種質資源,應當得到保護。現在有部分茶商和茶農過度采摘野生茶,這對野生茶種質資源其實是一種損害。
1973年我省曾經生產過一批緊茶銷藏,由于其中拼配了野生茶,產品進藏后藏民反應飲用后出現血壓不穩、頭暈、拉肚子等不良癥狀,說明野生茶中含有一些不利于人體的成分。走訪云南一些古茶區的茶農,他們就沒有飲用野生茶的歷史。現在不能因為有少量能飲用的野生茶,就片面地認為所有的野生茶都能飲用。野生茶是否能直接大量利用,還有待科學的研究和分析。張順高昆明民族茶文化促進會會長、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原云南省茶科所所長所謂野生茶
野生茶是指存在于天然林和開發過的天然林中與栽培茶種有親緣關系的茶組植物。是沒有被人類栽培馴化、大量利用的茶樹。
人類社會千百年來所飲用的“茶”,在植物分類學里,被列為植物界、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原始花被亞綱、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屬、茶亞屬、茶組、茶系。茶組被統一命名為“camelliaslnensis(l)oktze”,為全世界所采納。茶組里有37個茶種,目前世界各國栽培利用的“茶”,是茶組里的一個“種”,其染體多為二倍體(2n=30)。科學意義上的“野茶”,是農學里“茶系”以外的近緣茶樹植物,沒有經過人工馴化栽培的。它們不是人類廣泛利用和飲用的“茶”。能否飲用,需待進一步的科學驗證。眾說紛紜。
專家說法
據有關資料,我國目前經證實的野生茶品種不下幾十種,是否都在不可飲用之列?若答案是肯定的,那有對這幾十種野生茶進行相關研究的數據嗎?有數據才能說話嗎!張順高研究員等專家只是說還需要進行食用性研究(發表于權威茶葉刊物),并沒有下肯定的結論。或許經研究有部分野生茶樹可以飲用也說不準呢,怎能一棒將“野生茶的食用性”打死!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非科學的態度。野生茶樹是我國二級保護植物,其具有的科學研究價值不可估量,且是世界茶樹發源于中國的最有力的證明。我們每一位茶葉工作者,甚至每一個公民都必須有責任與義務來保護其野生種群資源,任何單位和個人擅自采制都是違法的行為。據悉,云南省政府2006年已下文明令禁止采摘野生茶樹,這才是保護野生茶樹資源最有效的法律手段。可是資源保護與能否飲用是兩個事情,資源保護要依賴全民保護意識和切實的法律手段,而能否飲用則要以研究數據來下結論。此乃管見,與諸位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