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放的普洱茶“長霉”了,該怎么辦?
發布時間:2025-03-11 點擊:18
有茶友給祥源茶微信發信息,“我存的普洱茶‘長霉’了,該怎么辦?小編今天就來說說這個話題。
長久以來,人們一直說著“普洱茶越陳越香”這樣一句話,這是由于普洱茶隨著貯藏時間的延長,茶葉的鮮味漸漸消失,顯露出陳香,茶葉內苦澀的成分越來越少,茶味逐漸醇和。所以普洱茶十分講究存儲。存儲得當的話,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料和制作都合格的普洱茶,會在香氣和滋味上表現出愈來愈好的趨勢。但是,也常有茶友會遇到因存放不當等原因造成普洱茶長霉的情況,這個時候,如何處理這長霉的普洱茶,尤其是購買價格還不低的普洱茶,就成了一大煩惱。
正常的普洱茶外形油潤,茶葉以青綠、墨綠色為主,條索相對完整,有白毫。
1.解疑:普洱茶為什么會長霉?
不僅普洱茶,若在濕度較大的環境下貯存不當,很多茶葉都會出現“長霉”現象。茶葉長霉的根本原因離不開兩個字:過濕。茶葉本為植物之葉,天生喜水,其中的很多物質都屬親水化合物,非常容易吸收外界的水分而還潮,這些成分吸收水分之后,變化速度加快。所以在貯存過程中,如果貯藏環境中的濕度過大,茶葉含水量將急劇上升,當茶葉含水量超過8%時,極易滋生微生物而出現“長霉”現象。在中國南方許多地方,4~5月份是梅雨季節,濕度較平常月份高出許多,茶葉在這個時節特別容易出現因為過濕而長霉的現象。
但普洱茶是一種后發酵茶,一定的濕度和溫度,又是后發酵的必要條件。所以對于十分講究在時間推移過程中進行陳化的普洱茶來說,如何在貯存過程中接受外界條件的影響,使內含物朝著好的方向發生氧化、聚合等反應而使茶葉品質發生好的變化,就尤其重要且考驗存茶人的功力了。稍有不當,高價“殺”來的好茶,就可能產生霉變,讓人惋惜。
2.取舍:長霉的普洱茶怎么處理?
對于那些嗜茶如遇知己的老茶客們來說,讓他們走“棄茶”這條“準、快”但“狠”的路,就如同讓愛美的女同志們將高價購來卻發現膚質過敏的護膚品扔掉一樣,扼腕跳腳、長吁短嘆,種種遺恨不一而足。
對于一款有長霉癥狀的普洱茶,首先要做的,就是判斷它還有沒有的救。
初期癥狀:茶葉整體發軟,香氣下降,未見明顯霉癥,聞起來無明顯霉味。此時采取相應措施補救,茶葉會損失些香氣和清爽感,但于品質無大礙。
中度癥狀:茶葉整體有些軟塌,表層發灰發黑,長出些許白色霜點,聞起來有很隱約霉味,扒開內部無明顯霉癥。此時搶救已是拔箭出血,泡出的茶葉會損失清爽感,茶湯香氣也有損,湯色會有些昏暗。
普洱茶中期霉癥:表層有些許白色霜點,無明顯霉味。
晚期癥狀:茶體本身霉變發粘,茶色深黑,條索界面不明,茶葉上長出一些綠色、黃色的毛狀物,扒開茶葉內部有白色或黑色霉變癥狀,霉味嚴重。此時,已是回天無力了。
所以如果一餅茶已經到了霉癥晚期,也只能是忍痛棄之了。這里,且也只能說說如何搶救那些有輕微長霉癥狀的普洱茶。
解救的重點有兩個,一是除霉,二是去濕。家庭存茶少量時,普洱生茶長霉,可以用半潮的、干凈的軟棉布,或干凈的軟毛牙刷,將霉菌清理干凈,或是用高溫蒸汽噓茶,將茶體表面的霉點去掉,或是將有白色霉點的葉子小心撬下來丟掉,然后放到陰涼、干燥、通風的地方,讓其自然干燥,祛除濕氣。普洱熟茶長霉,較好的辦法就是在除霉之后,再將其打散,然后用竹籃盛裝放在透氣、干燥的地方,每天查翻幾次。如果陽光充足,也可以將長了霉點的普洱茶放到陽光下通過日曬的方式來去濕除霉,只要不過長時間暴曬即可。
這種除霉去濕都要堅持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期間如若遭遇了高溫多雨的天氣,要及時增加存茶環境的通風透氣性,可以利用電風扇來增加空氣流通,降低空氣濕度;還需盡量降低室內的溫度。還有要注意,進行了除霉去濕處理后的普洱茶,盡量與正常普洱茶分開存儲。
3.辨別:所謂的“金花”和“白霜”又是什么?
那些懷疑自己存的普洱茶不是長霉,而是長了“金花”的茶友們,只請記住一點:金花普洱,實為罕見。在普洱老茶愛好者中,就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古普巔峰,銀霜可見,金花難覓。”
這里的“銀霜”,亦稱“白霜”,是指茶餅表面的微霜狀的“白霉”,這是普洱茶餅特有的發酵自然結果,在普洱茶里有“貴族之霉”的說法。普洱茶白霜是暫時表面性,而受潮過度、長霉是由里而外,為永久性。所以“白霜”與白色霉菌有一個很重要的區別是,“白霜”只會在茶餅表面產生,如果茶餅打開后,發現內層也有白色物,聞起來有濕霉味或者剝開就會冒煙,就應該是茶葉長霉,而不是陳年普洱。
“白霜”
普洱茶放置過程中,有時會出現“金花”現象。“金花”學名“冠突散囊菌”,是益生菌,本身沒有營養,但可以產生淀粉酶和氧化酶來催化茶葉中的蛋白質、淀粉、多酚類物質轉化成對人體有益的物質,使茶葉湯色變棕紅,消除粗青味,顯得更加甘甜。“金花”需要極獨特的加工工藝才能制成,在國家標準中,茯磚茶是唯一要求這項指標的黑茶類品種,與品質評價掛鉤。
“金花”
普洱茶的金花也是“冠突散囊菌”,在陳年的茶品中才可能偶然出現,是天作巧合,因為“冠突散囊菌”的孢子,并不十分容易介入并適合在普洱茶的后發酵過程中大量存活。所以,如果碰巧你存的普洱茶上生了黃色的“斑點”,千萬要慎重“驚喜”,因為它很可能是對人體有害的毒菌黃曲霉。
黃曲霉最常見于玉米、花生、薯類等作物。對比上圖“金花”與這顆花生上長的黃曲霉,可以較為清晰地看出兩者的區別。
黃曲霉主要生存在潮濕溫熱的環境中,外觀上也呈黃色片狀分布,是一種有害微生物。區別黃曲霉與金花,從外形來看,黃曲霉孢子顆粒極細微且附著不緊,一摸或吹氣即可以吹散落成粉狀,而“金花”附著緊實,不易掉落;生長期的黃曲霉會有菌絲形成,以絲狀成片分布,呈淺黃色,通常分布在餅面一角;而“金花”在任何時段都是金黃色、飽滿的圓形顆粒,不會有菌絲存在,通常在茶餅或磚內部呈點狀顆粒分布。沖泡試驗的話,兩種茶區別更明顯:黃曲霉造成的霉變茶,湯色炭黑或棕黑并渾濁、粘膩,有霉變的嗆人氣味;有金花的茶,茶色紅亮,口感圓順爽滑,有金花茶特有甜香。
但是,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可以分辨清楚是白霉還是“白霜”、黃曲霉還是“金花”,那么,寧可“錯殺”,也不能冒險——畢竟,喝茶,仍是為健康計。
4.預防:家庭存儲普洱茶6大要點
普洱茶存儲時,茶葉本身需要較干燥。有專業實驗者在試驗中發現,茶樣自身含水率在9%時處理的茶樣儲藏較佳,此數值可作一個參考。但茶體含水率并不是人人隨時可得的,所以對于普通茶友來說,去正規、聲譽良好的茶企購買茶品,不失為可靠之策。
避免空氣濕度過高。有專業實驗者通過研究指出,平均濕度達到65%可以基本維持茶葉的含水量。從通常經驗上講,空氣濕度在75%以下,可認為是存茶的相對安全濕度。濕度影響因素眾多,一般沿海、植被豐富及降雨量多的地區空氣濕度相對較高。在一些潮濕的地區,保持通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氣濕度。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繪制
從生活經驗上怎樣感覺大體上的空氣濕度呢?以75%的相對濕度為例,這個濕度大致相當于一些北方城市夏季、長江中下游地區春秋季節、以及華南區域全年大部分時間的日常濕度。人體舒適相對濕度在40%到65%之間,75%的濕度時人體有明顯感覺。如果感覺空氣濕度過高,可以考慮打開空調的除濕功能,或是采用空氣抽濕機。
避免異味。茶性易染,茶葉具有較強的吸附性,異味會影響茶葉的香氣,因此存放需避免異味。
常溫存放。常溫處理轉化自然,過高的溫度會促進茶的轉化。研究證明,37度存放條件,普洱生茶前期會出現陳香,后期出現甜香;而55度處理,前期呈棗香,后期會出現酸味。
生餅、熟餅分開放,或者單一產品、同一茶區存放。因為茶葉的吸附性,生、熟茶混存的話,會引起生、熟不同的香氣互相交叉影響,影響茶葉香氣的原本性。
保持通風。通風與茶品的影響也很大,透氣對普洱茶的陳化有促進作用。而當茶品本身干燥度已不足時,通風性差就極易導致茶品從內部產生霉菌。
普洱生茶在存放兩年后,應該開始每三個月試泡一次,看茶形、湯色、氣味等是否在所期望的理想軌道上,若有異常變化,則需根據家居的情況來調整存放的位置。
因了“普洱茶越陳越香”這句話,調動了很多茶友們儲存普洱茶的積極性。最后想要提醒的是,所謂“越陳越香”,只是一種簡要的說法。普洱茶的“越陳越香”,離不開兩個前提條件:一是要在合適的儲存條件下,二是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所以說,普洱茶可儲存,但必須注意儲存環境的清潔衛生無異味,以及合適的溫、濕度。同時,不同產地的普洱茶往往會對應不同的最佳適飲期,大部分普洱生茶在儲存8~15年后就會有優秀的口感表現,大家不必盲目一味想著存夠30年再喝。再說,一邊存,一邊喝,又何嘗不是樂趣?
注:本文轉載自祥源茶官方微信,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