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涇縣茶產業:“茶葉救市”當走“新路子”
發布時間:2025-03-09 點擊:11
茶葉難賣,價格持續走低;人工難請,工資不斷上漲。今年涇縣茶市低迷,讓人擔憂,但是并非所有茶農、茶商都對茶葉失去了信心。困境之下,無論是茶葉產銷一線還是相關管理部門,業內人士紛紛獻計出招,尋求破題之策。
在涇川鎮晏公社區,茶農王友發請人采完了家中的全部茶葉,但他不需要支付采茶工一分錢工資。原來,王友發在茶季開始前就在親戚朋友中廣發英雄帖:“你來采、我來做,成品茶葉分你一份?!边@方法一舉解決了請不到人、付不起工資兩大難題。他說,自己來不及采,請人又太貴,這樣做不僅沒耽誤茶葉,還做足了人情,仔細算一算,比請采茶工劃算多了。
茶農的點子只是權宜之計,要想解救茶市,還得從根本上著手。
說到救市,不得不提涇縣束氏提魁的束磊,這位涇縣茶市的“初生牛犢”始終把品牌推廣作為自己茶葉銷售的核心戰略。束磊說,今年的茶市在預料之中,這是近幾年來的發展趨勢,作為一名茶商,順應茶市發展是一門必修課。
4月份,束氏提魁聯合涇縣論壇、涇縣微訊公眾號等媒體平臺,推出了“新茶免費搶先品嘗”活動,拿出了100多罐茶葉讓參與的市民免費品嘗。“免費送茶葉看似虧本買賣,實際上讓自己的品牌價值得到了提升,更多飲茶者開始接觸并了解這款茶葉?!笔诟械竭@一活動反響熱烈,并再次和“涇縣微訊”公眾平臺合作,推出了原創視頻欄目《涇彩生活》,邀請了茶葉專家、茶農等,介紹茶葉生產制作的全過程,傳播茶文化。束磊說,在持續的品牌推廣過程中,束氏提魁的銷量逐年上升,盡管今年茶市很不景氣,但茶葉銷量也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和束磊相似的,還有安徽翰林茶業有限公司的李自紅。4月25日,“涇縣之窗綠環蘭香采茶”活動在李自紅的茶場里舉行。30多名來自涇縣各地的茶葉愛好者在汀溪綠環蘭香有機茶場里賞茶、采茶,并參觀了制茶過程,在玩樂中加深了對茶葉的感性認識。品牌推廣和玩樂相結合,在市民喜聞樂見的形式下,品牌的知曉度和影響力得到提升。李自紅分析說,雖然今年茶葉銷售的勢頭沒有往年足,但是茶葉的市場需求量并沒有減少,茶葉能不能賣好還要看茶商自己如何去營銷,把產品展示到購茶者的面前。
無論是束磊的茶葉惠民策略,還是李自紅把茶葉與旅游相結合的奇思妙想,涇縣茶商中大多數有識之士都在尋求突破,這些主動作為者往往更先一步贏得市場先機。他們的做法也完全符合了涇縣茶產業發展的整體方針。
近年來,涇縣有關部門在推動茶葉生產機械化、標準化上下足了工夫。2010年,第一條茶葉自動化生產流水線在安徽蘭香茶業有限公司上線,此后,又在安徽翰林茶業有限公司引入一條流水線,這兩條流水線的引入,直接打破了企業生產瓶頸,茶葉生產力得到了大幅提高。據統計,當前涇縣80%以上的茶農都在生產過程中用到了制茶機器。
此外,涇縣還在打造龍頭企業、提升茶葉市場競爭力上做足了文章。涇縣擁有40多家茶葉生產合作社,還有不少家庭農場,零散的茶農更是不計其數,然而這些茶農幾乎都是在“單打獨斗”。涇縣茶葉站站長周永泓把這種自產自銷的模式比作“散兵游勇”,不僅生產成本高,而且銷路沒有保障,很難在市場上長久立足?!斑@幾年,我們一直在汀溪、愛民等名茶產區扶持具備一定實力的茶葉企業,引入自動化生產流水線,希望通過他們來帶動零散茶農,形成合力,從根本上提升區域茶葉的競爭力。”周永泓說。
2014年,涇縣提出了全域旅游發展戰略,以此為契機,在茶葉產地開展了諸如攝影比賽、自行車賽等各類經典賽事。政府搭臺行業唱戲,把茶產業和旅游業相結合,是涇縣茶產業發展探索出來的又一條新路子。
茶葉,歷來是宣城市特色農業中的“寵兒”,而如今在涇縣的一些茶農家中幾乎快成了“棄兒”。這一變化原因何在?編者認為,任何事物的發展都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在經濟新常態下,茶產業的發展不能再走千家萬戶“單打獨斗”的老路子,而應開辟規模化、品牌化的新路子。唯如此,茶產業才能轉型升級、化危為機、再現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