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沖擊下,茶行業的“危”與“機”
發布時間:2025-03-08 點擊:16
【導讀】在疫情的影響下,茶企的經營節奏放緩、中小茶企的經營壓力也在增大,但辯證來看,每一次危機下,既要看到顯現的危險,也要嗅到隱藏著機會。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打亂了社會的經濟節奏與生活平靜。全國上下一心狙擊疫情的背后,是不少企業還處在停工或半停工狀態,特別是零售、餐飲、旅游、娛樂等行業在短期內也遭受到了極大的挑戰與沖擊。
但辯證來看,每一次危機下,既要看到顯現的危險,也要嗅到隱藏著機會。很顯然,這場疫情對2020年經濟與市場造成了明顯擾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疫情對茶行業會產生哪些影響?茶企茶商又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防疫管控嚴格
春茶產能會受到影響
雖然有些茶廠已經復工開始生產,但整體來看,眼下是無法進行有效大規模生產,在疫情的影響下,茶企的經營節奏放緩、中小茶企的經營壓力也在增大。
眾所周知,春茶季是整個茶行業的重頭戲,每年在春茶季,都需要大批量的釆茶工、炒茶師傅,眼下春茶開采在即,但需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產,在這樣的兩頭兼顧的情況下,春茶的采摘、制作多少會受到影響,春茶產量勢必也會受到牽連。
比如“龍井”、“黃山毛峰”、“碧螺春”等綠茶,3月初就陸續開始采摘制作了,云南古茶樹的春茶采摘時間會稍晚點,但也不容樂觀,茶農也需要做好充分準備,解決解決“春茶”的采摘、銷售、加工問題。
此外,交通物流受限,外面的茶商、茶客進入茶產區也未必那么容易,茶葉物流運輸情況不容樂觀。包括茶葉出口市場這塊,仍在觀望,估計要等到疫情發展趨勢明朗后,春季海外市場采購才會逐步啟動。
進一步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這些年各行各業都在尋求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從本次疫情的爆發發展來看,受影響面最大的依舊是線下渠道,隨著疫情的發展對各行業的影響仍然有待觀察,但有一點是很明顯的:抗疫期間,不少茶企都將側重點放在了線上業務的開展。
從行業角度來看,疫情的發展會進一步推動茶行業更深度的進行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促進線上電商、直播等業務的發展壯大。但是,能在線上業務分得一杯羹的企業,大部分都是品牌拉力較強或者營銷能力較強的茶企,這方面,有品牌知名度的茶企或之前積累了一定線上營銷能力的企業更具有優勢。
不要過度依賴季節性收入
眾所周知,春節市場是所有品牌營銷的必爭之地,有一些茶企茶商一年的營收中,春茶銷售占比較大,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疫情,經營壓力更大。
在疫情的影響下,可能整個春茶的銷售期會被拉長,圍繞春茶的營銷節奏可能會被打亂,一些配套的品鑒活動、茶山行活動可能會被迫取消,或需要企業做好備選方案。這次疫情也給茶企提了個醒,不要過度依賴季節性收入。
品牌經營注入“社會責任”基因
在之前的文章中,興茶君有提到過公益將是未來茶企品牌營銷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相信經過了本次疫情,品牌茶企會更加意識到為自身注入“社會責任”基因,為品牌可持續發展助力。
如今的消費者已經不滿足于僅僅關注產品本身,而是將更多的目光關注到品牌經營理念中的社會責任感。
因此,平衡“社會責任”和“銷售主張”的相互聯系,正在成為品牌營銷一種新的態度,像戰疫初期,僑寶,小罐茶、瀾滄古茶、竹葉青等品牌,通過捐款捐物等各種方式支持疫區的行為,不僅體現了企業社會責任,也帶來了品牌關注度與美譽度。
消費需求不會被消除
要抓住被壓抑著的市場機會
這些年,茶行業也隨之經歷了多次起起伏伏,但對于廣大茶企茶商茶而言,這不是第一次探尋困難之下的破局之道了,有業內人士指出,茶葉交易的市場主力,目前還是還是偏向在線下。當前線上的促銷更多是引流蓄客,以便在疫情結束后更好地抓住被壓抑著的市場機會。
疫情不會消除這個消費需求,只會延遲。我們能做的就是積極應對,提前做好充分準備。
所以,我們對疫情的影響和觀察,仍然需要一個中長期的判斷。應對沖擊當理性看待、迎難而上,長期亦當順勢而為、提升專業化能力,謀全局而顧遠期。
道理千萬條,安全第一條,祝大家在危機中能夠找到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