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印級茶“無紙紅印”和有紙紅印
發布時間:2025-03-02 點擊:14
大部分茶書認為紅印為1940年佛海茶廠(勐海茶廠前身)建廠時壓制的,實則不然,印級茶是誕生于五十年代,在市場上不僅有“殿堂級”普洱茶的美譽,而且是號級茶的承接者,更是七十年普洱茶向“七子餅茶”邁進的過渡者。
據云南省茶葉進出口公司志記載:1940年9月成立佛海茶廠,1942年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云南茶葉出口受阻,外銷無望,內銷運輸也感困難,同年11月省茶司股東會議決定壓縮經營規模,全年僅安排加工紅茶50—100擔,綠茶90擔,沱茶106沱,佛海廠鄰近緬甸已有戰事,故決定停產疏散。11月,范和鈞率領員工20余人,撤離佛海返回昆明。
而到了1950年9月,奉總公司和西南區茶葉辦事處通知,改公司名稱為﹝中國茶業公司云南省公司﹞。
也就是在五十年初中茶商標才注冊成功,才開始了印級茶的生產(開始并未批量),因此,在五十年代以前不可能就有“紅印”。
不過歷史上的印級茶確實是從紅印開始的,從“無紙紅印”到有紙紅印。
中茶的“無紙紅印”并不是真的沒有紙,而是當時的外包裝到現在已經完全沒有了,也無法查找,只剩下餅內壓制留有的一張當時中茶內飛商標的裸餅。
那為什么把“無紙紅印”和有紙紅印做區分。因為后來者為佐證印級茶起始,有一定的實物證實,才把有紙和無紙做了劃分,但因沒有權威機構系統造冊,因此在市場上很多人只知道有紙紅印,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中茶牌紅印圓茶”,卻不知道無紙紅印。
而有紙紅印包裝就較為完整,是在中茶包裝較為完善的情況下批量生產的,可追溯的茶。不過五六十年代這期間由于中茶忙于出口,整個管理系統的不完善,技術和資源有限的條件下,部分紅印的標識是采用人工手工加蓋的,這就導致出現了紅印包裝上的中茶“八中茶”商標上“茶”的顏色不一的混亂的現象——有藍色和綠色(極少部分),但茶還是屬正品,仍然叫紅印,并且整個正面外包裝主色調還是以大紅色為主。
其后在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期間中茶公司相繼生產了綠印和藍印,六十年末七十年代初的黃印,可以說印級茶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整個普洱茶走向轉折的重要時期,而如今印級茶在普洱茶歷史上的位置也早已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