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窮處 唯有茶相依
發布時間:2025-03-01 點擊:18
愛茶,茶便成了生命的一部分,近乎虔誠。
——筆者按
海因里希·伯爾在《愛爾蘭之旅》中寫到“愛爾蘭人每人每年消費近十磅茶葉,也就是每年會有相當于一個小型游泳池容量的茶水流進每個愛爾蘭人的咽喉。”愛爾蘭人對喝茶有著近乎虔誠的姿態,人均喝茶量保持著略微領先英國的世界紀錄。
不知道這位德國作家的考究,是否如他們的國民性格那般嚴謹。還是會疑惑,人均喝茶最多的國度怎么可能不是中國,而是一個坐落在大西洋邊綠色的小島國。但卻由此可見茶在有人的地方就有被鐘愛,茶在世間有它的宿命和機緣,超越時間與空間。
人生不過是世間的旅行,在漫漫路途中,總有你舍不下的行囊,當你走過許多塵世的路,看遍陸離的風景,尋到靈魂停靠的岸邊,行到水窮處,還有什么在你的身旁?
中唐時,墨客陸羽,在苕溪之湄覓得安心之處,結一草廬,閉關對書,常常身披紗巾短褐,穿著藤鞋獨行山野,尋茶覓泉,誦經吟詩,杖擊林木,每每日落方還,終成《茶經》三卷,幾世茶仙,千古流芳。
陸羽本是孤兒,被智積禪師拾得,卻不愿禮佛,一生精于茶事,也算傳奇。世間再無陸羽,卻茶滿乾坤。茶仙與茶是彼此的成全。
1916年冬天,37歲的李叔同入大慈山斷食,在十幾日的斷食中,茶是不可或缺之物。李叔同斷食,尋找身心的靈化,卻唯獨與茶相親,在他的《斷食日志》里,綠茶、紅茶、梅茶等記錄在冊。
后來,李叔同真正皈依佛門,成為世人敬仰的弘一法師,依然不改對茶的鐘愛,終老茶山,茶緣深遠。
乾隆一生嗜茶,關于茶的奇聞軼事不勝枚舉。為了一口好茶,極盡奢侈。相傳,八十四歲的乾隆帝決定次年讓位給十五子颙琰(即后來的嘉慶)。
老臣勸諫﹕“國不可一日無君啊﹗”乾隆帝卻端起御案上的一杯茶說﹕“君不可一日無茶也!” 乾隆享年八十八歲,盛世帝王的一生何其盛大,在臨近人生的邊際,他卻獨愛那一盞茶。
大師、帝王們窮其一生的追求,往至何等的境界,對茶始終不離不棄。凡夫俗子,亦不乏愛茶之徒,三餐日常,一時興起,抑或莊重典雅的重要時刻,都需茶來相伴,茶便在不自覺中成了生命的組成,在某個片刻點亮人世的光芒。
茶,“最宜精行儉德之人”,或許經歷繁華世事,穿越喧嘩人海,才會真正懂得,哪些才是生命里不可或缺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