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歷史(上)
發布時間:2025-02-21 點擊:18
中國是茶的故鄉,經過漫長的歷史跋涉,現在茶已經在全世界扎下了根,茶葉已經成為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作為茶的發源地,每個中國人都感到自豪。今天與大家分享中國茶簡史,作為愛喝茶的中國人,知道了這些才敢說真的懂中國茶。
【一】茶文化從古至今的發展
對中國人而言,茶不僅是一種飲料,更多的是一種清靜、靜心的精神象征。歷經千年,茶文化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
1、神農時代:5000年以前,神農時代利用生葉煮著喝,把茶葉拿來當藥用。
2、西周、東周:3000以前,開始人工栽培茶樹,當菜食。
3、秦代:2300年以前,開始當茗飲,調煮,羹飲。
4、漢代:(西漢)2000年以前,開始商業化,成都成為我國茶葉最早的集散中心。(東漢)1500年左右,開始制作茶餅,以便運輸。
5、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經濟、文化的影響,陸羽《茶經》的倡導,唐代飲茶文化盛行。
6、宋代:1000年以前,泡茶技藝的改進,水質的講究,斗茶成了一種風潮。
7、元代:700年以前,開始出現散茶。民間則以散茶為主,餅茶主要為皇室宮廷所用。開始出現泡茶方式,即用沸水直接沖泡茶葉。為明代散茶的興起奠定了基礎。
8、明代:600年以前,朱元璋廢團改散,黃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藝相繼形成。
9、清代:300年以前,中國茶風靡世界,獨步世界茶市,當時出口茶葉的只有中國,工藝以烘青和炒青為主,制作了烏龍茶、紅茶、黑茶、花茶、綠茶、白茶。
10、近代:1846-1886年是中國茶葉的興盛時期,茶園面積不斷的擴大,茶葉產量迅速增遞,有力的促進了對外貿易發展。1886-1947年,是中國茶葉生產的衰落時期,政治、經濟方面、國際茶葉市場競爭失敗。1950-1988年,是中國茶葉生產的恢復發展時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視,大力恢復舊茶園,建立新茶園,改進新品種,推行科學種茶,茶葉經濟走向穩定發展之路。使得茶葉生產量居世界第二位。
11、現代:2013至2017年,中國茶葉種植面積和產量,已經牢牢站穩世界首位。(2013年,全國茶園面積達到246.9萬公頃,占全球茶葉種植面積的59.1%;2017年,全國茶園面積預計將達到300萬公頃,預計將占全球茶園面積的63%。2013年,全國茶葉產量192.4萬噸,占全球茶葉產量的39.2%;2017年,全國茶葉產量預計將達到260萬噸,占全球茶葉產量的近50%。)55年來,貴州、湖北、陜西、四川茶園增長面積始終排在全國前列,各地發展茶園面積的積極性空前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