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第二屆都勻毛尖茶斗茶大賽斗出新氣象
發布時間:2025-02-13 點擊:34
5月12日,黔南州第二屆都勻毛尖茶斗茶大賽在都勻經濟開發區牛場舉行,來自全州各縣(市)的61家茶葉企業選送的82只茶樣同臺競技,角逐綠茶類、紅茶類、白茶類金、銀、銅獎。
與去年舉辦的首屆都勻毛尖茶斗茶大賽的47家茶企75只茶樣相比,今年參賽的企業和茶樣均明顯增加,參與度更加廣泛。
從兩屆斗茶大賽的成功舉辦來看,“斗茶”不僅僅是一種證明品質優劣的茶事活動,而是已經成為政府為茶葉企業之間搭建的一個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切蹉學習的平臺。
本期視點,將帶您一起到精彩的斗茶現場,去聽聽專家、企業如何說斗茶。
5月12日一大早,在都勻經濟開發區牛場黔南州都勻毛尖茶公司專門的“斗茶”室里,工作人員就開始忙活起來,取茶樣、擺茶具。8點50分,評審專家陸續來到現場。
斗茶大賽9點開始。
此時,在室外已經云集了眾多的觀摩者,他們是來自各縣市茶辦的工作人員和參評企業代表。
場內悄無聲息卻暗流涌動,場外焦急觀摩卻交流盛歡。
密碼評審:體現公開公平公正
在評審現場,5位專家穿著白大褂,看外形、看湯色、聞茶香、品滋味、觀葉底,對每一只茶樣、每一個環節都做到一絲不茍,只見他們一手拿著茶葉感官審評評分表,一邊仔細分辨茶葉的質量差異。
本次斗茶大賽的評委由國家級專家國家茶葉質量檢測中心主任鄭國建,國家茶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感官檢驗室主任、研究員鄒新武,省級專家都勻毛尖現代工藝創始人徐全福、貴州省茶葉協會一級評茶師王亞蘭、貴州省茶葉科學研究所一級評茶師劉曉霞擔任。
大賽還特別邀請了黔南州維正公證處兩名公證員進行全程監督,各參賽縣市茶辦、部份茶企業到現場觀摩和監督,確保了評審過程的嚴格性和評審結果的權威性。
評分依據為都勻毛尖地方標準、都勻紅茶地方標準、白茶國家標準。滿分為100分,按照外形、香氣、湯色、滋味、葉底五大因子進行綜合評定,總分取各項因子的平均分之和。整個流程監督嚴格,規則合理,秩序井然。
黔南州茶辦主任林科軍介紹,為了確保斗茶大賽審評結果客觀、公平、公正,參賽茶樣采用明暗結合、二次編碼的方式審評。即每個茶樣在參賽過程中均有兩個編號:送樣明碼和審評暗碼。送樣明碼作為參賽樣品的領獎憑證,評審暗碼則用于專家組評審登記號。也就是說,專家們對每只茶樣的來源一無所知。從取樣、編碼、儲運、開箱到評審、計分、評獎,整個過程均在黔南州司法局公證處、縣(市)推選代表、企業代表和新聞媒體的監督下進行,審評過程中各位評委單獨打分,不能相互交流和討論。專家評審出名次后,還要將這些茶樣送專業機構進行理化指標和農殘檢驗,如果理化指標不合格或農殘超標,將取消獲獎資格。
這樣的評審標準可謂嚴苛,同時也體現了黔南對茶葉品質和質量安全的高度重視。
“五全五美”才能當茶王
據了解,專家評審以都勻毛尖茶地方標準、都勻紅茶地方標準、都勻白茶地方標準為依據,按照外形25%、香氣25%、湯色10%、滋味30%、葉底10%的比例,對五大因子進行綜合評審,五位專家分別打分,取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排序確定名次。
所以,一款茶僅外觀漂亮是遠遠不夠的,茶葉好不好,開湯見分曉。
國家級專家鄭國建告訴記者,有的茶葉外形好看,但沖泡出來的茶并不一定好喝,所以幾個評審步驟必須逐一進行,缺一不可。“平時人們喝茶最關注的是茶葉的優點。而專家評審恰恰相反,主要是挑茶葉的毛病。”鄭國建說,如果香氣、湯色、滋味、葉底都很好,但外形很差,這只茶樣也不能獲獎。所以,好茶葉必須要五項指標都表現優秀,達到“五全五美”。
“斗”出來的發展自信
“其實,斗茶不一定非要拿什么獎項,主要目的是借這個機會,了解一下同行之間的差距,相互學習、相互切蹉、取長補短。”州茶葉協會副會長、黔南州梅淵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何鈺海告訴記者,只有通過斗茶,企業才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里,不足有哪些。茶企只有在這樣的良性競爭中才能取長補短,做出更好的茶。
黔南州茶辦副主任李應祥介紹,通過兩屆斗茶大賽,充分證明了五點:
一是實現了全州統一使用都勻毛尖品牌的目標。去年斗茶結果顯示,僅平塘縣就斬獲了“兩金一銀”,也就是說,除了都勻核心區,在全州范圍內,只要茶園管理到位,加工技術到位,都能生產出高品質的都勻毛尖,從實踐和理論方面,都印證了州委“統一都勻毛尖茶品牌”決策的正確性,同時,也大大增強了都勻以外的茶葉企業發展都勻毛尖茶的信心;
二是通過斗茶大賽,茶葉企業的品質意識得到提高。斗茶的結果顯示,如果沒有好質量的茶青,盡管你有精湛的加工技術,同樣做不出好茶。因此,今年以來,一些過去只重視加工工藝不重視茶園管理的企業,思想已經轉變,標準化茶園種植管護水平大大提高;
三是通過這個競技平臺,很多以前關著門生產的企業逐漸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別人的長處,起到了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作用,同時,也認識到只有按照都勻毛尖標準進行生產加工,才有可能獲獎;
四是斗茶大賽不僅對引導大眾消費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而且在普及都勻毛尖茶知識、繁榮都勻毛尖茶文化、提升企業品牌等方面都會有非常大的作用;
五是黔南茶葉產品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從過去的一“綠”獨大向以名優綠茶為主體,紅、白、青多元化發展的格局轉變。
國家茶葉質量檢測中心主任鄭國建多次參加黔南的茶事活動,對都勻毛尖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他說,總體來看,都勻毛尖茶的品質一年比一年好,以前在評審中,曾出現過有煙味、焦味、霉味的現象,現在這種情況基本上沒有了,總體質量越來越穩定,說明茶葉企業的生產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提高,這與黔南近幾年來抓的標準體系建設密不可分,同時,也與企業之間加強相互學習和溝通有很大的關聯。
鄭國建介紹,黔南多次送都勻毛尖樣品到國家茶葉質檢中心檢測,科學的數據證明,都勻毛尖是品質優異、質量上乘的名優綠茶,是真正意義上的綠色茶、生態茶、安全茶、健康茶,他希望全世界都知道都勻毛尖,中國人都喝都勻毛尖。
斗茶“斗”出“熱效應”。
貴州苗嶺貢茶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元安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該公司都勻毛尖一二級茶葉和大宗綠茶銷量大幅提高,這從側面說明了,都勻毛尖已經從高高在上的“禮品茶”神壇上走進了平常百姓生活中,被越來越多的市民接受和認可。
今年4月8日,在浙江新昌隆重舉行的2015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結果發布會上,都勻毛尖獲“最具品牌發展力品牌”,品牌價值20.71億元,排名第13位,較2014年的第24位提升了11個位次,成為歷年來跨步最大的一次。都勻毛尖的品牌知名度的大幅提高,大大提高了都勻毛尖省外市場銷量。
平塘縣在首屆斗茶大賽中攬走“兩金一銀三銅”后,茶產業發展更是卯足了勁,截至目前,平塘縣茶園面積達到14.65萬畝,投產面積6.58萬畝,共有28家茶葉企業和茶葉專業合作社,逐步形成了以大塘鎮為核心區,輻射帶動通州、克度、掌布、塘邊、牙舟等鎮鄉當地農民種茶增收的發展格局。
平塘縣潤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霧莊玉葉”白茶就是“斗”出來的名牌。繼去年獲得首屆斗茶大賽白茶類金獎后,在剛剛結束的全省斗茶大賽上,也獲得了優質獎的好成績。公司總經理黃元峰惋惜地說,他們的霧莊玉葉白茶在專家和大眾打分中一直遙遙領先,但因為在省外沒有銷售渠道、沒有在中央媒體宣傳,被扣掉了整整10分,最后以與第一名相差0.29分的微小差距,屈居第二名,與全省“茶王”失之交臂。
黃元峰說,就是去年的這枚金獎,讓公司的霧莊玉葉白茶品牌突然響了起來,今年的白茶供不應求,同時,更加堅定了公司做大做強白茶產業的信心與決心。目前,黔南州第二屆斗茶大賽結果還未公布,但黃元峰仍然信心滿滿,他說,好茶葉就是要經得起多次檢驗。
斗茶大賽的兩點啟示
創新無所不在,都勻毛尖斗茶大賽也不例外。一天的斗茶大賽落幕后,給人以兩點啟示:第一要敢于要創新,第二要善于創新。
敢于創新主要是思想認識的創新。在黔南州委提出全州統一都勻毛尖品牌時,在普遍獲得認同的同時,也有其它不同的雜音。但是通過斗茶大賽,各地捧出的都勻毛尖精品,以勝于雄辯的事實,證明了全州統一都勻毛尖品牌的正確性。這也給人們一個啟示,抓發展,要敢于突破思維定勢,打破原有的框框套套,勇于突破思想的蕃蘺,才會開拓出新的境界,取得新的成效。
善于創新主要體現在行動上。要有新的工作方式方法,切合實際符合科學發展的抓手。本次斗茶大賽,各地參賽的都勻毛尖茶,無論從外形,還是內質,無一不透露出都勻毛尖的優良品質。而這一品質的獲得,是全州各地茶園茶場、茶專家、茶企業、茶農按照都勻毛尖茶生產標準和規范精煉而成。這當中,生物防治技術的推廣,有機肥的施用,茶園的標準化管理等等,都體現了生產方式的創新。
不僅如此,記者在采訪中獲得的信息表明,各個茶葉生產企業、茶農、抓茶干部,以及評審專家認為,新發布的都勻毛尖茶生產新標準是都勻毛尖生產加工的又一次革命,是又一次打破固有思維模式的創新舉措,紛紛表示認同,這是積極適應新常態,推動毛尖茶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的新舉措,將以實際行動積極貫徹新標準。
正因為具有了思想創新和行動創新,斗茶大賽才斗出了水平,斗出了信心,斗出了毛尖茶未來的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