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套種香樟茶好病害少
發布時間:2025-02-05 點擊:66
3月20日,筆者在瀘州市納溪區大渡口鎮共和村的茶園里看到,層層疊疊的茶山上,間種的香樟樹郁郁蔥蔥,香樟樹下,一排排茶樹長勢喜人,正進入茶葉采收期。“自從香樟入駐茶園后,茶葉品質更好了,等香樟最多長10個年頭,每畝茶園就可增收2萬元,平均每年每畝茶園就可增收2000元。”茶農王有才高興地說。
說起茶園套種香樟,共和村副主任趙昌芬說:“這是近年為應對倒春寒天氣給茶農減少損失而采取的增收舉措。”
趙昌芬說,2000年以來,村民們想優化茶園結構提高效益,引種烏牛早、福選等名茶品種,比傳統茶葉品種提前上市10多天。誰知每年2月下旬3月初,正值烏牛早、福選等茶樹吐新芽時,經常忽然會來個倒春寒,造成春茶產量銳減,茶農損失不小。
面對年年都可能受倒春寒影響減產的茶園,2012年以來,大渡口鎮的茶農們就在納溪區林業局專家的指導下,開始在茶園中按每畝30株套種香樟等珍稀苗木增收。納溪區林業局專家陳永福告訴筆者,利用茶園套種香樟等珍稀樹木可謂一舉多得,一是有利提高茶園的利用率,茶園套種香樟等不占用土地,實現一地多用;二是有利提高茶葉的品質,特早茶在一芽二葉期抗高溫強光照能力較弱,易灼傷,套種的香樟起到了遮陽防護的作用,同時,茶樹在香樟營造的生態環境下,有利于含氮化合物和某些芳香物質的合成積累蛋白、氨基酸含量較高;三是有利提高茶園的產出,每畝茶園套種30株香樟,10年成林后的商品樹至少可賣上2萬元/畝,平均每年達2000元,成為茶農增收的又一“綠色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