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茶葉巷得以復制
發布時間:2025-02-05 點擊:40
現在的漢口茶市一帶被譽為茶葉巷的延伸
福建茶業門戶網7月01日訊:漢口曾經是全國茶市中心和全國三大茶葉出口口岸,往日漢正街茶市空前昌盛,以致于流傳著“茶不經漢口不香”的說法。在老漢正街里,曾經有一條巷子因茶商云集而得名“茶葉巷”,它見證了老漢口在全國茶市中舉足輕重的地位。記者近日看望發現,雖然這條小巷已不存在,但現在屹立在硚口區崇仁路的漢口茶市,已被人們以為是往日茶葉巷的復制和拓展。
往日茶葉巷——
各類茶館多達373家
據《漢正街市場志》記載,200多年前,山西商人經過漢江航道,在漢正街處打通湖北乃至華中茶葉遠銷歐洲的通道后,四川、湖南、安徽、福建等各地的茶葉源源持續地會聚到武漢,再從漢口港出口到歐美市場。
曾經繁華的茶葉巷究竟今在何處?據武漢地方志史志專家董玉梅介紹說,那時漢口有一個茶葉碼頭,安徽、湖北,包括福建等產茶區的貨源都源源持續會聚到武漢茶葉巷再出口。據記載,那時從漢口港出口的茶葉,一度占中國茶葉市場出口量的85%,占世界茶葉出口量的60%。
而那時,茶館不僅是買賣的場所,亦是市民們的休閑之地?!稘h口竹枝詞》曾記載:清道光末年(公元1841年-1850年),以漢正街為商業主體的漢口茶市已經是“無數茶坊列市開,早晨開門夜深關”了。據統計,宣統元年(1909年),漢口共有茶館250家,次要分布在漢正街一帶。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漢口茶館更達到373家。
茶館遍地開花,顯示了那時漢正街茶葉巷茶葉貿易的昌盛和鼎盛。在漢正街中段的大火路上,就有漢口、龍泉、萬利、春來、漢泉等17家大小茶館,被稱做“干不死的大火路”。
茶葉巷復制——
今天“中南第一茶市”
近日,記者多方打聽得知,茶葉巷已不復存在,并且,在現代化商業改造后的漢正街上,也遍尋不著茶市、茶館的蹤跡。不過,源遠流長的茶文化,卻照舊影響著漢正街上的商業。
記者在漢正街周邊看到不少運營飲茶用具的商鋪,不論是傳統的陶瓷制品還是現代鋼鐵制品,或是玻璃器皿都有銷售。而現在崛起在硚口區崇仁路上的漢口茶市,被業界以為是漢正街茶葉巷輝煌茶文化的延續和發展,被譽為“中南第一茶市”。每年,湖北茶葉總量的一半在這里成交。
記者在漢口茶市看到,此處密密層層分布著200多家茶鋪。據介紹,這些茶商分別來自湖北、福建、安徽、浙江等地,各家茶館里售賣的茶葉品牌品種繁多,除了宜昌平湖春、高山茶、五峰毛尖王等湖北本地名茶外,還有云南普洱、西湖龍井、洞庭湖碧螺春、安溪鐵觀音等來自全國各地的茗品。
這里的茶鋪里都設有茶桌。五峰茗茶的老板,一邊為客人泡茶,一邊向記者介紹說,品茶也是茶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客人即便不買茶也會隔三差五地來這里品品茶,聊聊天。
據了解,漢口茶市成立于2000年,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市場里的200多個門店早已無法滿足茶商的需求,于是各色茶館開始向周邊擴散。記者看望發現,現在京漢大道、集賢路、玉帶街兩旁同樣也是茶館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