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泡飯的前身你造嗎
發布時間:2025-02-01 點擊:78
由黃磊主演的《深夜食堂》泡面三姐妹的故事大家吐槽不斷,除了因為廣告太硬,更因為日版茶泡飯三姐妹的故事打動人心。
可以說茶泡飯是日式餐單中的常客,以國民認知度而言茶泡飯的確算是興盛于日本。
盡管在我國古代就有了茶泡飯的記載,但它卻更多存在于日本人的生活中,包括出現在各種我們耳熟能詳的日本影視劇中,從早年小津安二郎導演的電影《茶泡飯之味》到紅遍亞洲的《深夜食堂》等。
現在茶泡飯不僅是代表日式養生的傳統美食,同時也代表了一種細水長流的安穩生活方式。
之前我寫《無非求一碗茶泡飯》,有讀者留言說茶泡飯起源在日本是不對的,應該起源于中國才對。
我知道你們可以舉出不少提到過茶泡飯的例子來,比如在沈復的《浮生六記》里面有寫沈復妻子蕓娘愛茶泡飯:“其每日飯必用茶泡,喜食芥鹵乳腐,吳俗呼為臭乳腐。茶泡飯配腐乳,簡單至極了。”
還有個人和茶泡飯必有關系,那就是董小宛。
董小宛是大家都熟悉的秦淮八艷之一,因為認識了來南京應考的冒辟疆,兩人幾經離合歷盡磨難,終于在三年后,由錢謙益以三千兩銀子為董贖身,正式嫁給冒襄為妾,安身水繪園中。
董小宛和冒公子的戀愛并不像我們想象中那么容易,水繪園中的生活,我們從書中看小宛琴棋書畫可知一二,尤其廚藝了得。比如清朝一本叫《崇川咫聞錄》中記載:“董糖,冒氏民妾董小宛所造。”《影梅庵憶語》中更詳細記載了董小宛制作桃膏、瓜膏,還有紅腐乳的方法。以及一些對飲食及泡制方法的評論,細搜起來并不會遜色隨園食單。
很會做飯的人,其實自己吃起來反倒是沒什么胃口的,因為廚房的油煙味已經將人熏飽了。
《中國烹調大全·古食珍選錄》記載董小宛吃茶泡飯:“每飯,以岕茶一小壺溫淘,佐以水菜、香豉數莖粒,便足一餐。”大意就是擅長廚藝的董小宛每餐最愛是小菜配茶泡飯。
我曾經在自己的書《煙雨紅顏》里寫過董小宛練就一手廚藝是為了討好冒公子的胃,因為身為一名底層的女子,既要謀生便是要先謀愛,而她僅有的讓自己可以得到愛,或者得到幸福的方法就是讓自己技多不壓身。這些技當然也就包括廚藝。
至于董小宛和蕓娘愛的茶泡飯,給大家普及一個知識,在江浙滬等地區,茶泡飯,只是白水泡飯。比如在我們南昌話中洽茶——自古就是喝水的意思。所以這樣的茶泡飯都及其簡易,也被稱作”水泡飯”,而非真正意義上的茶泡飯。
《紅樓夢》中賈寶玉有茶泡飯的習慣,比如第49回:眾人答應了,寶玉卻等不得,只拿茶泡了一碗飯, 就著野雞瓜齏忙忙的咽完了。
寶玉吃茶泡飯,是因為賈府的伙食太好了油膩的慌,于是一碗茶水泡飯反而就像一堆饕餮中的小清新讓寶玉頓覺清爽省事。但這里的茶泡飯也并沒有細致說是白水泡飯還是茶湯泡飯。
時至今天在四川地區有好吃不過茶泡飯的說法。但方法也及其簡單,就是燒一壺茶,在家里沒有湯的時候,就把茶澆過飯面就著泡菜泡著吃。
所以如果說茶泡飯的前身水泡飯,發源地是在我國是完全成立的。冬天開水泡飯,夏天冷水泡飯,這種吃法在中國古而有之,現在也很多人熱愛。但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茶泡飯。
把茶泡飯做到精致營養,家喻戶曉,則不能回避日式茶泡飯。日本全才藝術家北大路魯山人在《日本味道》里寫茶泡飯:米飯上澆的茶用粗茶不好吃,只能用煎茶。需要煎茶的香味和苦味。澆上稍微濃一些的茶,味道才調和。茶要是太淡就不好吃。所以說用上等茶末最好…….這樣的描述才讓茶泡飯有了精致的料理感,不禁會讓人有想研究一下到底怎樣的茶泡飯才算好吃的沖動。
茶泡飯在日本的起源于和涮羊肉在中國的起源相似,都是行軍打仗時候的“路餐”。日本武士在行軍路上,用熱茶泡飯,加上作料,就是一頓暖胃的充饑飯;而中國的士兵在行軍途中,把頭盔摘下,里面放了水,切好羊肉涮食就是最好的美食。所以茶泡飯在日本有個別號:武士之食。
想起日本著名俳句詩人小林一茶。這個江戶時代的詩人一生悲慘,他寫過茶泡飯:“誰家蓮花吹散,黃昏茶泡飯。”
也不知誰家蓮花吹落,搭配上這天涼好個秋的黃昏啊,就讓茶泡飯似乎跳起了舞,有了一種驚心動魄數盡天下浪漫事的美。
一樽空杯度著前塵往事,以水月敬昨日。
愿有人為你入廚下,因為生活是一針一線縫補的歲月,更是一茶一飯,一蔬一果撘造的流水人家。
而茶泡飯的前身就不重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