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都勻毛尖茶文化品牌勢在必行
發布時間:2025-02-01 點擊:38
11月29日電 貴州有一位布依族作家曾在他的書中寫到:“如果茶葉沒有文化積淀,它就是一片片普通的樹葉。都勻毛尖之所以能成為茶中珍品,就是因為它產自擁有斑斕多姿文化沉淀的黔南。”
這一看似隨意之語,卻切中了重塑和弘揚都勻毛尖文化品牌的重要性。
“支持茶文化建設,推動市場營銷。”這是黔南州州委、州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茶產業發展的意見》中有關都勻毛尖茶文化品牌建設的一個重要章節。
翻看歷史,黔南產茶見諸史料己逾1500年。即使封存自唐宋以來黔南茶歷朝歷代進貢宮廷的歷史,僅就近百年間都勻毛尖茶兩次走進世博會并獲大獎,都充分展示了黔南茶的優秀品質。以都勻毛尖為正源的黔茶,屢屢見諸各類典籍。唐代茶圣陸羽的《茶經》即稱美黔茶“往往得之,其味極佳”。明代,黔南茶被列為貢茶,崇禎皇帝以其形似魚鉤賜名“魚鉤茶”。清代的《清宮秘檔》中,“黔南茶”詞條赫然在目。在走進宮廷大內的同時,黔南茶從崇山峻嶺間蜿蜓的古驛道運往碼頭、口岸,香飄大江南北。
都勻毛尖,既包含了歷史上苗嶺山脈中段都勻所產之茶,也包含了今之黔南所產制的綠茶。悠久歷史自不待言,加快建設都勻毛尖茶文化,已成眾望所歸的共識。
《意見》明確指出:“廣泛利用媒體、茶事活動等方式強化茶葉品牌宣傳,挖掘整理茶葉歷史、民俗,開發茶藝、書畫、手工藝品等,推動茶文化建設,加速提升都勻毛尖茶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人人都是愛茶者,個個都是宣傳員,這應該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黔南州茶辦負責人李應祥接受采訪時說:茶文化建設這一塊,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努力“走出去”,回頭看看,其實黔南、乃至貴州如此巨大的市場,卻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結合民族特色打造茶文化、普及本地人的茶知識、營造本土茶文化氛圍,充分發揮黔南人的宣傳推廣作用,將是黔南州的重點工作。(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