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人買茶為何如此之難
發布時間:2025-02-01 點擊:34
在那個沒有淘寶、順豐的時代里,古人買茶那叫一個難啊!為什么呢?是因為還沒有茶莊和茶鋪?no!不是這樣子的。這個是要追溯到北宋神宗熙寧年間,那時的朝廷已經設立嚴苛的茶馬法。
茶馬法是指我國唐代以來歷代封建王朝為茶葉邊境貿易所制訂實施的一系列法律、法令。因為那時的茶葉邊境貿易主要是以茶易馬,所以這些法律、法令統稱“茶馬法”。
茶馬法嚴禁商販運茶到沿邊地區買賣,甚至還規定凡販私茶者予以處死,或充軍三千里以外。因此,茶葉其實一直都是掌控在朝廷手里,普通百姓想分一杯羹,那叫一個難啊!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對茶葉交易也是絲毫不肯放松。洪武末年,他的愛女安慶公主的駙馬歐陽倫數次遣私人販茶出境,朱元璋聽到后大怒,公主替夫頂罪,以為父親不會追究,結果安慶公主被依法斬首。
后來,朱元璋知道事情原由,又殺了歐陽倫。這真是一點情面也不留,要不要這么嚴吶!不允許私人販茶,而官方茶葉又那么貴,老百姓們喝得起才怪!
那么,除了朝廷壟斷的“茶馬司”可以賣茶之外,還有沒有什么“大人物”可以賣茶呢?畢竟,“文人騷客”要舉辦茶會來吟詩作對呢!
這里,就得提到擁有“茶引”的皇商了!茶引,是指舊時茶商納稅后由官廳發給的運銷執照。一般是茶商繳納茶稅后,獲得的茶葉專賣憑證。茶商于官場買茶,繳納百分之十的引稅,產茶州縣發給茶引,憑此引販運茶可免除過稅。
這種茶引,類似現代的購貨憑證和納稅憑證,同時也具有專賣憑證的性質。通俗點來說,價格也不會很便宜。
然而,就這樣過了很長一段時間,茶葉的交易量可謂是一年勝似一年。后來,由于茶葉需求量越來越大,靠官方專營再也滿足不了“文人騷客”的胃口。同時,為了增加稅收,清朝的咸豐皇帝決定廢除茶引制,向茶商發行茶票,以票代引,按票納稅,大概等同于現在的稅務專用發票。
但是,隨著大清國力日漸衰微,皇帝的“發票”開始沒人理會,可茶葉的貿易卻仍舊十分紅火,因此問題出現了,錢幣不夠流通。
這時,中國絲茶銀行開始發行“待茶幣”應急。1925年,“中國絲茶銀行”發行有5元的代茶幣,茶票首次以貨幣的形式出現在中國,并形成了特殊的中國紙幣茶文化。
從此,茶票就正式成為一種硬通貨,全面開啟了支付結算、買賣交易等貨幣功能。不過,茶票雖好用,但發行起來卻比登天還難。
茶票也叫“字號票”,只有茶莊或銀行發展到相當的規模,且有穩固可靠地回收、兌換銀圓的能力,有信譽,有影響力的實力機構才能發行茶票。而且,茶票也容易損壞,畢竟紙質票據較難保存。
所以,古人買茶那真的是相當困難。哪像今天的我們,除了可以上天貓淘寶買茶,還可以去到“茶博會”現場,而且還有那么多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