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邦古茶莊名單
發布時間:2025-01-28 點擊:40
福元昌圓茶
倚邦古茶山明末清初曾是六大茶山普洱茶加工、貿易的中心,以茶莊為單位作坊,土法加工傳統普洱茶始于明代。清代初期和中期曾經繁榮一時,茶莊眾多,人氣旺盛。但清代中后期,普洱茶加工中心移往易武,到宣統末年,倚邦的茶莊僅存慶豐和、慶豐益、元昌、恒盛、宋云等。民國初期,倚邦茶葉有所復興,新創辦了園信公、惠民、升義祥、李寶云、楊聘號、陳會明、崔梅祥、鴻昌號、盛裕祥等茶莊,共有茶莊10多家,年產七子餅70多噸。倚邦茶莊建筑大部分毀于1942年的基諾族人民反抗起義的戰火,現僅有宋云號、楊聘號、鴻昌號等茶莊部分遺跡。
“宋云號”創辦于清光緒初年,1911年停辦,1921年恢復,年產普洱茶15噸左右,產品銷往四川等地,1935年又停辦。
“元昌號”創辦于清光緒初年,年產普洱茶30多噸,銷往四川等地,1911年停辦。
“李寶云號”于1911年創辦,年加工普洱七子餅茶15噸左右,1921年停辦。
“楊聘號”于1911年創辦,年加工精品普洱茶六噸左右,銷往四川等地。其茶餅內飛上有“本號開設倚邦大街撿提透心細尖茶發客貴商光顧者請認明內票為記”和“楊聘號”等字。
“崔梅祥號”創辦于1921年,年加工普洱七子餅茶6噸左右。解放后,該茶莊仍以合作社形式運營,1957年西雙版納州茶葉普查時仍然存在,蔣銓等人曾走訪了該茶莊莊主。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茶莊消失。
“鴻昌號”創辦于1926年,最初以倚邦小葉種茶為原料加工精品普洱茶,年產量6噸,銷往四川等地。隨著茶莊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20世紀30年代,鴻昌號在泰國設立分公司,名為“鴻泰昌號”,后來又在香港及東南亞設立了代理公司,形成一個龐大的普洱茶營銷網絡。鴻昌號茶莊的總部一直設在倚邦,解放初期仍以合作社形式運營。1957年西雙版納州茶葉普查時仍然存在,蔣銓等人曾走訪了該茶莊莊主。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茶莊消失,但設在泰國的分號至今仍然存在。
《普洱茶文化》陳紅偉,張俊.著【連載】—》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