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杯茶喝居然討了個人
發布時間:2025-01-22 點擊:35
本來只想討杯茶,怎么就討了個人
這個世上有些人是終究要相遇的,只不過取了十分偶然的方式,人們非常愿意將其稱之為緣分。
這個世上有些人是到底要相愛的,只不過取了曲折離奇的方式,人們非常愿意將其稱之為命運。
唐德宗貞元年間,博陵(今河北博陵縣)有一個書生,名叫崔護,出身書香世家,飽讀詩書,資質韶秀。話說那年春天,科舉放了榜,很可惜崔護竟然名落孫山。心情極度郁悶之下,崔護于清明時節,孤身一人來到都城南踏青。好在,春光總算沒有辜負他,春明景和,暖風融融,崔護忽驚春到小桃枝,心情總算是有所緩和,轉而陶醉于造化的神奇之中。他忘路之遠近,走到了僻塞的山野,忽然覺得十分口渴。正好視線所及之處,有一座莊宅,在桃花掩映之下,十分樸素雅潔,崔護便叩門求茶。院門徐徐打開,崔護見到容顏姝麗的少女絳娘,他道明來意,絳娘便引他進門落座,為他端來了一杯芳香四溢的茶水。雖僻居鄉野,絳娘的行止卻頗有大家之風。崔護喝茶時,絳娘默默立在院子里的桃花樹下,少女面色緋紅,與一樹繽紛的桃花相映,美不勝收,點亮了崔護寂寥失落的心。絳娘也有意于英俊倜儻、才華橫溢的崔護,美目盼兮,含情凝睇。一個少年英俊,一個青春少艾,適逢其會,一見鐘情。但二人并未挑明,畢竟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能逾矩。崔護將茶喝了一杯又一杯,幾乎喝醉,終于,也還是要離開。
心中有了佳人以后,崔護更加求上進了,他重整旗鼓,準備第二年的科考。他在心中刻下了美麗少女的身影,將自己淹沒在繁重的課業之中。他不去找她,因為功名未就,他不敢唐突佳人。這一次,他的日夜苦讀總算有了回報,第二年,即唐貞元十二年,崔護高中進士。他再也按捺不住內心對絳娘的渴慕,于清明時節再一次尋訪那個院落、那片桃花。崔護急切地前往故地,卻發現桃花依舊,卻院門深鎖,他在那里等到日落,桃花落了一批又一批,也沒有等到那個笑意盈盈為他端茶的少女,失望之情狠狠浸漬著少年郎的心,他抽出筆,在院墻上留下那首流傳千年的詩《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惆悵而歸的崔護,自此坐立難安。她去哪里了,搬走了嗎,嫁人了嗎,還是......想來想去,每一種可能都讓他不能接受。于是,崔護帶著一顆懸著的心,又一次前往都城南。還不待他走進院落,就聽見了蒼老而悲慟的哭聲,崔護心里不安極了,連忙近前高聲詢問因由。竟從絳娘的老父口中得知,絳娘已經香消玉殞。原來,自從一年以前見過崔護以后,絳娘就對他不能忘懷,覺得崔護若也有心于她,總有一天會回來尋她,沒想到等了一天又一天,春去秋來,秋去春來,還是未能等到崔護,絳娘悵然若失,幾乎絕望。這年清明,父親就帶絳娘出門訪親,想讓女兒放寬心情。誰知,歸來就看見崔護題在墻上的詩,之道自己就這樣生生錯過,恐怕此生無緣再見,于是不食不語,一病不起。崔護得知噩耗,如遭雷擊,踉蹌著奔入內室,伏在斷氣不久的絳娘身邊嘶聲哭喊,溫熱的眼淚滴滴落在絳娘漸冷的臉龐上。皇天不負癡心人,絳娘竟然幽幽醒轉過來,正所謂“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后面的故事,自然是才子佳人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算起來,那人面桃花、春風依舊的故事,不過始自一杯茶。本來只想討杯茶,結果討了一個人,人們管這種不能為自己左右的事情稱之為命運。當初的驚鴻一瞥許是緣分,可若沒有崔護的念念不忘,沒有絳娘的一往情深,二人恐怕隔陰陽、悵緣慳。多少人的情緣止于一杯茶,而要余生一起飲茶,只有緣分,只有命運,不夠的,還要有抵死執著的心。正如洪昇在《長生殿》的開篇詞中所說“古今情場,問誰個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誠不散,終成連理”。
七夕到了,跟你愛的人,或者即將愛的人,去喝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