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普洱茶區的地理優勢及氣候條件
發布時間:2025-01-21 點擊:38
易武是一古鎮,在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西北,距勐臘縣城約110公里,距勐醒30余公里,位于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西北的山頂上,氣候比勐臘和勐棒壩子清涼。易武鎮年平均氣溫17.2℃,年平均降水量1500-1900毫米。易武緊靠中老邊境,面積約750平方公里,是六大茶山中面積最大的茶山,它包括易武正山、慢撒茶山、曼臘茶山在內,因面積較大也有人將易武茶山稱為易武茶區。
根據歷史記載,易武在清初時候“準以漢人伍善甫授易武土把總”?!巴涟芽偂本褪钱數氐耐了尽N樯聘κ堑钟馕旰葱l邊疆有功之臣,從而當了這里的土司,相沿世襲,直到1927年設置鎮越縣后,易武為第五區。1930年時,將鎮越縣政府從勐臘遷到易武來。1933年又以易武土司所屬之地,劃為第一區,轄易武鎮。易武很長時間以來就是邊地一個重要小鎮。
距易武鎮里許,有一座山,山并不高,卻青翠秀麗,樹木蔥郁,山邊有兩個古山洞,一是水洞,一是旱洞。水洞很深,彎彎曲曲,據說長達數里,人可進入,但進去后容易迷路。距易武鎮約5公里處,茅草地山邊,磨者河畔,兩岸山峰,懸巖絕壁,奇石連鎖,呈現“一線天”峽谷。一步似可跨越,因而叫作天生橋。下面水流湍急,若風沙驟起,聲似雷霆。從天生橋上向下看,深達數十丈,大有長江巫峽氣勢,風景難得。易武地名為傣語,意為“美女蛇居住之地”因易武有個花蛇洞地名由此而得。
易武一帶最早是古蹼人種植茶樹,明末清初以后,隨著六大茶山名聲越來越大,尤其是列為貢茶后,內地人大量遷入六大茶山,包括四川人、石屏人等,他們或種茶、或經營茶葉生意,現在易武、倚邦一帶還有大量石屏人的后裔在種茶或經營茶生意,他們鄉音不改。麻黑村63戶幾乎都是石屏后裔,進入麻黑就像到了石屏。
麻黑村63戶幾乎都是石屏后裔,進入麻黑就像到了石屏。茶葉不僅是易武一帶的大宗商品,也是整個云南賴以掙錢的大宗商品,歷史上由于茶業的發展,易武曾是中國邊疆商業繁榮的小鎮,人們把收集來的茶葉運到香港、印度、老撾、泰國去賣,也有的運到思茅、普洱、下關,再由藏商運到西藏,易武茶業興盛時有茶莊、商號幾十家,每天有五、六百匹騾馬、牛幫在易武集散,一系列在普洱茶歷史上著名茶莊在易武出現。如同慶號、同興號、同昌號、安樂號、乾利貞號、鴻慶號等。
易武茶區包含整個易武鄉的產茶區,也包含著過去的慢撒茶山。易武茶區老樹茶比較多的有易武、麻黑、落水洞、刮風寨、老丁家寨、曼秀等地。易武老樹茶是標準的大葉種茶,具有條索黑亮、較長、由于茶地分到各家各戶,因此要對茶葉產量作出很準確的統計是不可能的,比較公認的說法是易武每年老樹茶產量在60-70噸。當然隨著茶價上升,茶農對茶園管理投入增多,產量已在逐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