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一條街打造旅游新景點
發布時間:2025-01-17 點擊:65
●項目納入市委、市政府“13118”南湖綜合治理工程
●東臨南湖水岸,西靠圣安古寺
●實現山、水、茶、禪無縫對接
岳陽產茶歷史久遠、文化底蘊深厚,被譽為“中國黃茶之鄉”。茶產業正逐漸成為我市農業優勢產業和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
過去,我市茶產業市場規模面臨“小、散、亂”,缺少產品展示、交易與文化體驗于一體的高端行業平臺。為推動茶產業發展,我市將“興建一個茶葉專業市場”列入《岳陽市茶葉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并將打造茶文化一條街納入市委、市政府“13118”南湖綜合治理工程。
目前,茶文化一條街建設進展如何,未來茶文化一條街將是什么樣子?
茶商眼中的茶博城:經商之外,找到了歸屬感
賞景千畝湖,祈福圣安寺;再以茶代酒,談笑風生中推杯換盞;臨別,再捎帶幾盒好茶葉……茶商葛娟說,在岳陽茶博城做生意,除了營銷,帶給顧客的,還有體驗和休閑。
葛娟在梅西橋經營茶生意多年,一直被沒有良好的經營環境和文化氛圍所困擾。去年11月底,她投資200多萬,在茶博城盤下了一處黃金碼頭,發展了一家君山銀針專賣店。除了展示茶葉,兩套大型茶具擠占了店鋪的大部分空間,“無論新老顧客,進門都是客,喝喝茶,交交朋友”。
與茶打了一輩子交道,葛娟也是一名茶文化的追捧者。在她的心里,茶博城成就了她施展事業的空間,山水茶禪的無縫對接,超乎經營之外的這種文化氛圍,讓她產生一種強烈的歸屬感。“在全國考察了很多茶博城,都欠缺文化底蘊和特色。比來比去,還是岳陽茶博城高大上。”付建春也投資200多萬,在茶博城盤下了一處鋪面,開了一家御茶居,開張僅僅幾個月,目前一個月營業額已達到4萬。
熱情招呼記者坐下,遞過一杯好茶。談起在茶博城投資的初衷,付建春說,他平時熱愛交朋處友,特別是外地朋友來了,他都要先帶到南湖走一圈后再回家里。茶博城地處岳陽城市客廳,湖湘文化的建筑風格別具一格,現在朋友來了,他都不往家里帶,直接來茶博城了。
南湖新區:實現山水茶禪無縫對接,打造茶文化一條街
岳陽產茶歷史久遠,目前,擁有6個黃茶類中國馳名商標,成功獲評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全市茶園面積達到29.5萬畝,年產量3.5萬噸,綜合產值近40億元,是全國黃茶生產、加工、貿易規模最大的集中產業區,產銷量占全國65%以上。
茶博城負責人張浩告訴記者,岳陽茶產業有基礎、有歷史,但也有短板,現有的南翔萬商、觀音閣、中南大市場等幾個茶葉市場規模“小、散、亂”。一直以來,缺少產品展示、交易與文化體驗于一體的高端行業平臺。
為推動茶產業發展,我市將“興建一個茶葉專業市場”列入《岳陽市茶葉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去年,集交易、交流、展示于一體的岳陽茶博城應運而生,是我市唯一配套齊全的專業茶葉市場,填補了岳陽乃至湘北地區無大型茶葉市場的空白。
茶博城東臨南湖水岸,西靠岳陽福寺圣安古寺,北臨圣安廣場,自然生態環境和茶禪一體的茶文化環境得天獨厚。在推進“一極三宜”江湖名城建設中,打造茶文化一條街被納入“13118”南湖綜合工程。
南湖新區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夏金城告訴記者,按照該區設想,以茶博城、圣安寺為中心,將打造一座集茶文化和祈福文化于一體的禪意小鎮。其中,以茶博城綜合體為載體,打造茶文化一條街。
茶文化一條街:沖刺中國最美最具魅力茶葉市場
張浩稱,岳陽茶博城擁有無可復制的自然生態環境和茶禪一體的文化環境,通過山水茶禪的無縫對接,將打造首席茶業一站式交易博覽中心、中國最美最具魅力茶葉市場。
據張浩介紹,項目總投資2億元(已完成投資1.5億),總建筑面積2萬多平米,共187個鋪面,目前已進駐品牌茶商茶企近60家。整個市場分茶葉交易展示區、茶業休閑體驗區、茶樓體驗區、服務配套區等多個功能分區,規劃形成了茶葉、茶具、茶器、茶樓、精品、旅游等多業態互補式經營模式。并充分利用電商平臺開設了岳陽黃茶天貓旗艦店,同時在茶博城設有實體店,預計投入運營后年交易額在10億元以上。
張浩告訴記者,目前,按照茶文化一條街的規劃設想,茶文化體驗館、茶文化博物館、素食一條街等配套設施的規劃建設正在緊鑼密鼓進行,將在今年底完成。
目前,岳陽茶博城已并入茶博城圣安寺景點,被納入市旅游局規劃的重點旅游線路。作為2015年中國(岳陽)第二屆黃茶文化節主會場,茶博城去年相繼舉辦了斗茶大賽、茶藝表演、茶仙子、“健康生活 活力黃茶”萬人長跑、岳陽首屆南湖圣安廟會旅游文化節等系列大型活動。
張浩稱,為繁榮岳陽茶文化、提升城市品位,進一步提高城市文化底蘊,以后將經常開展此類活動。并依托“五個一工程”(一本書、一臺戲、一首歌、一家館、一篇記),打造岳陽旅游文化的重點推薦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