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一種撫慰
發布時間:2025-01-03 點擊:32
茶是一種撫慰
也許是我的心境不夠寧靜,只好借助茶水,一口又一口,一杯又一杯,從清苦清芬到淡而無味。這時茶就像一個故友,不停以柔軟無比的水來撫慰我的肺腑。其實心境平和的時候也大都離不開茶,口干時解渴,晚上看書時提神。不離不棄,已經是閨中密友的情分。
我一直喝綠茶,綠茶是不發酵茶,保持的自然風味更多些。無論貴賤,遠山近坡,吸了天地靈氣,在我的杯中,都可飲可愛。柴米油鹽醬醋茶,將茶排在最后,茶是生活中的壓軸戲,有了茶,煙火味的生活變得空靈雋永起來。茶是大雅大俗之物,文人墨客的壺里品得,販夫走卒的粗瓷大碗也飲得,橋頭巷間擺得,詩詞短章里誦得,民歌山調也唱得。
古人在厭倦塵世或功名不成的時候常會尋求一種隱居的生活,守著山守著湖吟著詩,布衣素鞋行于阡陌走入山林,即使有不甘,也在草木面前暫時放下,短暫的停留權當修整。遇到機會,復入官場,隱居有時成了迂回戰術。如果當局者未必買賬,還有個退而求其次的地方。若真的看破了,遠離那些喧囂,只與草木為友,否則陶淵明也寫不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真正的融入,真正的超然者并不多。
元代張可久時官時隱,資料中說他一生坎坷不得志,可正是這種不得志使他在散曲上有一番成就,喜愛他的一句“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很懂得享受自然之好,酒有香氣,茶有春意。看來面對一盞清茶,要有一分易安的婉約、二分東坡的豪放、三分老莊的淡泊、四分板橋的灑脫,湊成十分的愜意之后--且來品茶,品出意蘊。茶來自山林,本來就有著仙風道骨的。
猜字謎,草木之中有一人,就是“茶”字,“茶”字“草”字頭,“木”字底,中間是個“人”字。人在草木中,這是最安穩平靜的處境。茶中的人寫時特別舒展,好像伸開雙臂,兩肋生風。茶,撫摸著人的心靈,呼喚人們親近草木,回歸自然。還有一個茶謎,也很有趣,謎面是:生在山里,死在鍋里,埋在罐里,活在杯里。十六個字,將茶的生死活寫得觸目驚心,好在最后活色生香,進入復活并且抒情的境況。
因為偶爾的遠游,有幸喝過黃山的毛峰,武夷的大紅袍,西湖的龍井,禁不住宣傳的誘惑,也嘗試著帶回,可常常不是當時的滋味。這些好茶大約也是認生的。有時心里想買正宗的,比如猴魁,價格還是嚇了我一跳,就像是個老友,忽然闊綽起來,反而不真切。
我先生去太平,囑他買猴魁回,魁片也行。先生用一頓飯的時間就逛完小鎮,猴魁看了不少,售價卻有天壤之別。只能擇中買一些。猴魁和毛峰,產地相距不遠,一個是京劇中的武生,一個卻是青衣。
入了秋,天還真的一日日涼了下來,至少夜是涼的,好天好月,取高玻璃杯,豎著放進去,猴魁葉片大,似柳葉,在我見過的茶葉中是最扁平挺直的。它們在杯中雄姿英發,有刀槍云集,龍飛鳳舞之喻,名不虛傳。兌入水,杯底像是有著一個熱帶雨林。細看,它兩葉抱一芽,讓我覺得是一家子穿著綠袍的集體舞。猴魁耐泡,尤其是起初,苦味和清香結伴。據說有蘭香,喝著喝著,我的心里就漾起了一句歌詞“我從山中來,帶來蘭花草”,帶著熱度的茶汁已經在我的心里唱起了歌。我心甘情愿在茶的歌聲中舒展我的思緒。
茶在水里舞蹈,人在時間里舞蹈。可還有個廣告說得更好:茶給了時間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