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學茶札記斗膽聊品飲II
發布時間:2024-12-31 點擊:42
———這一篇多干貨,有點無聊,大家事先有個準備———
上篇《80后學茶札記(四)斗膽聊品飲i》說到本人對品飲的一個態度——品飲是一件很個人化的事情。一個人喝茶的目的,決定了你將品飲擺在一個什么位置。對于普通茶客來講,我個人認為只要能分別出這款茶是無毒、無害、無農殘的一款茶,基本就可以了。我的經驗是,首先你能對不屬于普洱茶的異味有個認識,然后對嚴重喉阻、麻舌有個感覺,再然后就是高農殘對身體上引起的各種不適,能有個知覺就差不多了(放心吧,大部分茶都不會這么恐怖啦)。對普洱茶愛好者來說,不管當初是被誰帶上道兒的,最終都會回歸到“找適口茶”這個目的上來。那么對于一些基本的品飲指標就要有些掌握。如果不幸開始了追山頭的不歸路,那么距離上山尋茶的艱辛旅程也就不遠了。對于經營普洱的買賣人來說(當然,我這里指的是真正從事茶葉買賣生意的人),要求會更高一些。首先要有能力在眾多茶樣中出挑選出口感不錯的茶,其次要對同品質的該類茶有正確的市場價值判斷,最后這個判斷還要符合當年市場的整體價格的波動方向。
捌零后學茶人倡導的方向當然是簡單喝茶。其他像玄學、茶道、茶禪一味什么的都不是一個工科生該感興趣的事,所以我權當大部分人都屬于上述第二類——普洱茶愛好者。那么事情就簡單了,作為同樣是愛好者的偶,我就斗膽說說自己在品飲中的一些體會吧。
擱在過去,吃茶這事比吃菜高端不了多少,所以跟品菜一樣,品茶其實也就是色、香、味上的體會。色:包括茶形、湯色、葉底。
關于茶形的審美,粗俗來說跟美女審美差不多,黑瘦的易武有人愛,肥碩的勐海同樣有人愛。近幾年開始普及的“普景1號”,芽頭粗壯極了,像一把小匕首,如果不品飲只欣賞的話,像極了一款絕世好茶的姿態。
湯色上能看到做工、年份以及是生茶還是熟茶,也有一說能看出茶青品質的(關于這一說,等有了數據再開文討論,目前還不敢茍同。
渾與不渾,一目了然。做工夠細,茶渣、碎茶、雜質就會減少,再過一下靜電,去除一下小顆粒雜質,茶湯離“晶瑩剔透”就不遠啦!為什么這樣說,因為清澈度跟沖泡手法有很大關系,這個以后再講。
(再次聲明,盜圖可恥,由于我沒有這么多公道杯,大家原諒一下。)
顏色在時間軸上會有如上變化:黃綠色、金黃色、橙黃色、橙紅色、石榴紅、寶石紅、紅酒色。熟茶一般直接從石榴紅開始。顏色也不是時間的絕對代表,新生茶重泡之下也會呈現深黃色,各大論壇里秀湯色的手法就在于此,噓~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葉底是可以分辯古樹、大樹、小樹的。但是,請注意這個但是,前提一定是在同一茶區討論才有意義,因為這樣的區別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準,甚至同一茶區的不同寨子之間都會有差異。簡單說,就是每天盯著同一片茶地古樹、大樹、小樹沖泡后的葉底,反復看,然后強記憶,一段時間的“強制”學習后,恭喜你,你也能通過葉底辨別樹齡大小了,但去到其他茶區請重復以上動作,不要冒然下結論,不然老鄉們會不高興的。哎,個人認為,有這個功夫真不如用嘴巴來辨別,輕松且靠譜。
今天先說這么多,沒說完的后續還會寫,不過文字學習始終不能代替你嘴巴的積累。開一泡茶,在品飲中學習,在學習中品飲,實踐才能出真知,道理隨老,卻能少走彎路——與君共勉。
本文來自/捌零后學茶人,經作者授權說茶網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