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在主宰“老樹茶”和“臺地茶”的命運
發布時間:2024-12-28 點擊:40
老樹茶與臺地茶究竟誰的茶質更好,已經不再是問題的關鍵,真正左右它們命運的,是背后巨大的經濟利益。
那幾個在茶廠門口騎著摩托車運茶來的農民所講的“老樹茶”,是指自然在林間生長的茶樹。從幾百年前起,云南六大茶山的先民就開始了這樣的茶樹種植方式:他們并不破壞自然植被,只是在森林中灑些茶樹種子,任其自然生長。而他們指的“臺地茶”,則是指采制于1949年后建立的密植條栽茶園的茶。該類茶園的特點是“集中連片、高產”,開墾方式是先把成片的森林砍光、燒光,管理方式是“噴藥施肥、中耕修剪”,為了追求高產,還大量施用化肥、除草劑、殺蟲劑。這樣的一畝茶園,產量動輒可以超過兩百公斤。由于它高產的特點,近年來被廣泛推廣,很多地方都有成片的萬畝茶園。
2007年普洱茶市場行情較好,一公斤臺地茶可以賣到60元左右,效益要比“老樹茶”好得多。再加上今年年初茶價上漲的刺激,所以砍掉森林、大面積種植臺地茶的情況非常普遍。對此,以鄒家駒為代表的一批茶界人士非常憂慮。他們認為,這些靠扦插種植的茶園的單一性狀,不耐病蟲害,再加上自然植被被破壞,只能依靠化肥和農藥生長,長此以往,普洱茶資源將遭到破壞。臺地茶即使外觀整齊,內在品質卻會降低。
根據記者的調查了解,從實驗的角度來說,目前很難分析出“老樹茶”和“臺地茶”究竟孰優孰劣。據說2004年曾經進行過一項試驗,以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南糯山、勐臘縣易武鄉和思茅市瀾滄縣景邁三地的古老茶園和臺地茶園的蒸青、曬青為樣品,由云南農業大學園林園藝學院茶學系進行內含成分分析;再由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進行礦物質元素分析;再由云南農業大學園林園藝茶學系、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專家進行感官審評,最后得出的幾個結論是:老樹茶口感要優于臺地茶,主要表現在滋味協調、味厚回甘好;而就不同產地來講,各地的老樹茶品質風格又各有異,比如南糯茶山的“茶味較重”、易武的“鮮活度高”、景邁的“醇厚度好”等,這些均與檢測的品質化學成分有關聯。從理化成分與礦物質含量來看,老樹茶與臺地茶又各有千秋。老樹茶的茶多酚含量明顯高,灰分較低,兒茶素、總糖、寡糖和鐵、銅、錳微量元素含量總體上較臺地茶高;而臺地茶在水浸出物、氨基酸、多糖和大量元素硫、磷、鉀、鈣的含量上明顯較老樹茶高,鎂、鋅含量總體上也是如此。
其實,老樹茶與臺地茶究竟誰的茶質更好,已經不再是問題的關鍵,真正左右它們命運的,是背后巨大的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