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建水紫陶?建水紫陶的歷史和功能
發布時間:2024-12-25 點擊:39
9大關鍵詞全解:
紫陶、建水紫陶、建水紫陶的歷史、中國四大名陶、建水紫陶的官方定義、建水紫陶的工藝、陰刻陽填、建水紫陶的功能、建水紫陶的價值。
關鍵詞一:紫陶
紫陶泛指各類紅色、棕紅色陶土燒制而成的無釉陶器的總稱。明清以來,全國各地多處生產此種類型的陶器。
比較著名的有:
建水陶(云南省紅河州建水縣)
坭興陶(廣西省欽州市)
榮昌陶(重慶榮昌區安富鎮)
朱泥壺(廣東省潮州市)等
關鍵詞二:建水紫陶
建水紫陶是紫陶的一種,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產于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臨安鎮碗窯村,是用建水近郊的五色陶土煉泥制坯成形,后經過書畫、陰刻、陽填、燒制、磨光等工序得以完成。
關鍵詞三:建水紫陶的歷史
“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
建水陶瓷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是我國陶瓷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3500多年前,建水便出現了原始的制陶業,到漢代已經有了較為完美的陶器,至宋代燒制出成熟的青瓷。從元代到明代,建水青花瓷業進入了百花爭艷的鼎盛時期,成為云南省陶瓷生產中心,其行業地位僅次于江西景德鎮,產品遠銷省內外和東南亞,是中國“國瓷”的一部分。自清代開始,建水燒制了聞名中外的紫陶,別具一格的書畫藝術風格使紫陶獨步天下。
關鍵詞四:中國四大名陶
建水紫陶因藝而珍,因文而雅。1953年在北京舉辦的全國民間工藝品展覽會上,在近乎苛刻的審評中,建水紫陶、江蘇宜興陶、廣西欽州陶、四川榮昌陶(1997年重慶直轄后,改為重慶榮昌)一并被國家輕工部命名為中國四大名陶。
北京人民大會堂云南廳內陳列的四只大花缸,就是建水紫陶產品。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周總理出國訪問,曾攜帶建水紫陶汽鍋、花瓶作為禮物贈送外國友人。
關鍵詞五:建水紫陶的官方定義
2014年《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紫陶產業發展條例》第一章第三條:建水紫陶,是指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批準的建水紫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使用許可范圍內,以建水縣紫、白、青、黃、五花等五色陶(瓷)土為原料,采用鎮漿制泥、手工拉坯、濕坯人工裝飾、雕刻填泥、高溫燒成、無釉磨光等工藝制成的紫陶成品。
關鍵詞六:建水紫陶的工藝
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藝,細致繁瑣,基本的有9步:1、制泥;2、拉坯;3、粗修坯;4、裝飾(書畫、陰刻、陽填);5、精修坯;6、粘接壺嘴壺把;7、晾坯;8、燒制;9、打磨。
關鍵詞七:陰刻陽填
陰刻陽填(分為陰刻、和陽填)是建水紫陶獨有的裝飾技藝,在建水紫陶的藝術表現上至關重要。
陶坯落墨后,刻工藝人立即將陶坯上的墨跡刻成模,即在事先畫好的陶坯子上雕刻,熟練地運用足刀,沿圖案的邊緣進行鏤刻,并將圖案中的坯體挖去,稱為陰刻。
工匠按填充的需要,采用天然彩泥配制出不同的彩色泥料,直接填寫入刻好的圖案中,填泥要經過2至3次反復填壓,使填泥與刻模充分粘合,填泥與坯體表面成為同一平面才算完成,這就是陽填。
關鍵詞八:建水紫陶的功能
建水紫陶泥料是中國獨有的礦產資源,深藏于山腹地層中,是天然的陶土。有如下功能:
建水紫陶富含有益健康的天然鐵質,且耐酸、耐堿、耐高溫,長期使用可避免攝入過多影響人體健康的有害金屬。
建水紫陶質地致密且有細致氣孔,透氣而不滲水,故而烹煮出來的食物可以有效保存原有的營養和保持原汁原味,且儲存食物時不易發餿變質,存放茶葉也會使其越存越香。
關鍵詞九:建水紫陶的價值
建水紫陶獨有的特殊工藝,再加上建水紫陶身上承載的文化內容,無論在質地、品相、文化內涵、實用功能等方面,都將傳統的陶瓷工藝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總的來說,建水紫陶兼具歷史、工藝、實用、文化多種價值。(本文來源:云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