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綠牡丹的精湛制作工藝
發(fā)布時間:2024-12-23 點擊:54
黃山綠牡丹是歙縣目前創(chuàng)新名茶中最走俏的珍品,以其有:色綠、毫顯、香高、湯清、味甜、形美六絕而著稱,既有飲用價值,又有觀賞價值,其別具韻格的特色是:花蒂花瓣排列勻齊,形圓不松散,花朵直徑在5.5公分左右,每朵約4~5克,內(nèi)干足干。 1、采摘鮮葉:鮮葉采自優(yōu)良品種的茶樹;時間在清明后、谷雨前;采摘標準是一芽二葉初展。制作分殺青輕揉、初烘理條、選芽裝筒、造型美化、定型烘焙、足干貯藏等六道工序。
2、殺青輕揉:殺青在八桶鍋內(nèi)進行。每鍋投葉量在200~300克左右,鮮葉下鍋后,手勢要求撈、帶、凈、揚、抖、散、輕、快。做到不悶黃,無紅梗、紅蒂、無焦邊焦點。殺青葉出鍋時趁熱輕揉幾把,茶汁溢出即可。
3、初烘理條:在竹制或鐵絲籠上進行,以木炭作燃料,電烘更好。溫度在90~110℃之間。翻烘要求輕、凈、快,每翻一次理條一次,使芽葉平直,略呈蘭花瓣型。至4~5成干時,下烘攤放片刻進行選芽。
4、選芽裝筒:選大小長短勻齊的數(shù)十根芽葉為一朵綠牡丹茶的原料,理順放齊在竹制造型筒上,筒全長7公分,直徑5公分~3.5公分為正中竹節(jié)。茶芽放于竹筒兩頭準備造型。
5、造型美化:先準備好定型板、板芽板、壓花板,然后將竹筒內(nèi)芽葉,加工成圓形的芽葉花瓣和芽蒂花托,芽葉的直徑不得大于5.5公分和小于5公分,芽蒂的直徑不得大于1.5公分或小于1公分,茶花正反兩面要求圓而平整。
6、定型烘焙: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將造型美化的綠牡丹排列在壓板上,花與花之間要留一定距離,再用另一塊壓上(壓力一般五十公斤),時間6秒鐘左右,拿下蓋板上烘。第二步,把定型的茶花移上特制的竹烘專用圈內(nèi),再加上烘籠蓋定緊上烘。使用的燃料炭要干,炭頭要取凈(以炭頭燃燒時炭煙影響茶香),當溫度升到°90~110℃即上烘。要先烘茶蒂一面,再烘芽葉一面,每隔1~2分鐘翻動一次,受火力要勻。當烘到7~8成干時,下烘攤涼3~4小時。
7、足干貯藏:足干的溫度要先高后低,火文慢烘,烘溫要控在70°~80℃,掌每兩分鐘翻動一次,直烘至手捻成粉時,即下烘趁熱裝箱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