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香港倉、東莞倉、昆明倉是謊言
發布時間:2024-12-21 點擊:47
1、為什么說香港倉、東莞倉、昆明倉是謊言
臺灣著名茶人池宗憲先生批評香港倉說:“我必須對做普洱茶這行的人表示高度的‘敬意’,因為他們創造了很多想象,世上根本沒有香港倉這回事,你看香港那么小的地方,商家今年買了然后拿去年的來賣這樣一個模式,嚴格來說,只有香港的倉庫,就是把茶葉找個倉庫放到里面而已,放久了,忘記了,97香港回歸拿出來清貨罷了。”
因為炒作普洱茶必須要有一些故事,所以我們就看到了很多所謂的香港倉、東莞倉、大馬倉、昆明倉等概念,可惜有些地區存茶時間太短,缺乏科學論證,理論上更不成體系,大部分是憑空臆斷,不能成為一個標準,僅僅是為了配合商業需要而自欺欺人的謊言。
2、普洱茶最適合在什么地方存放?
當今普洱茶界對倉儲的認知還是一片空白,人們都是近些年才開始接觸,普洱茶在什么樣的溫度、濕度、地域和微生物環境存放最好,至今沒有科學的論證。
在廣東地區,衣褥在塑料袋里放幾年都會出現霉味,更何況茶葉。可惜長久以來,主流輿論認為廣東,香港,臺灣等高溫高濕環境下最適宜普洱茶轉化,我們只看到了這些地區出了很多天價老茶,卻不知道當年更有很多普洱茶發霉壞掉。
茶葉不可受潮,是保存茶葉最基本的常識,南方卻偏偏是最容易受潮的地方。不論新茶老茶,都建議在干燥無異味環境中存放,盡量避免濕度過高,最佳存茶地區應該是氣候干燥的北方地區,可大大避免發霉變質造成的不可逆轉損失。
3、如何區分一片普洱茶是那種倉?
若是老普洱茶,邏輯推理多是香港倉庫出來的,但是對于近些年的中期茶,是沒有辦法鑒別的它出自何地倉庫,就算是同一批貨,在同一個地區不同藏家的倉庫存放,溫濕度不同,也會形成不同的味道,更何況全民藏茶,更沒有辦法鑒別。
4、如何區分普洱茶是干倉濕倉?
茶葉哪有干倉和濕倉的概念,應該只有干凈和不干凈的。茶葉沒放好、受潮了、發霉變質了就叫濕倉,濕倉拿出來好好處理,放在干燥的環境,雜味異味走掉了,就變干倉了。普洱茶就必須要有一些故事,這個是干倉的,這個是濕倉的,就是受潮與否嘛!
5、如何理解純干倉?
“純干倉”是茶界的一個烏托邦,科學上是不存在的。市場上很多老茶愛好者有時認為的非常干凈的老茶,其實也多是經歷了高溫高濕的倉儲,但醒的到位,喝起來也就非常地干凈了。
首先,港倉老普洱茶的味道不是只有在香港存放所特有,其它地域錫罐、鐵罐、紫砂等不同材質存放也可能出現。其次,茶葉包裝再密封也一定會和空氣接觸,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發生自然氧化和微生物變化,日積月累還是會出現我們大家熟知的濕倉感。
6、市場上濕倉普洱茶質量現狀?
2010年,廣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中山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抽取廣州某市場70份樣本,濕倉儲存普洱茶100%存在黃曲霉毒素和嘔吐毒素不同程度污染,并且本次調查所抽取的普洱茶樣品中,均被檢出伏馬毒素和t-2毒素, 90%嘔吐毒素污染水平超標,11.43%黃曲霉毒素污染超出標準限值,應引起廣泛重視!
7、密封的老茶為何喝著變化不大?
我們高估了時間對茶葉轉化的作用,主要因素還是取決于環境的影響,當然時間也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人誤認為老茶葉底的顏色,應該隨著時間的久遠而越來越深,其實我們錯了。如果茶葉在錫罐等高密封度容器中保存的好,幾十年、甚至百年后,干茶確實產生老包漿,但當熱水沖泡下去,會漸漸重回近似當年的色澤,開頭幾泡喝起來年代特征或許不太明顯,但越泡老味兒會越足。
8、密封裝老茶為何會燥喉?
有些陳年老茶,在貯存過程中太過于密封,開封后馬上沖泡,會有燥和緊的情況。裝在瓷罐或是紫砂罐醒一段時間,悶味散去就好了。
9、越陳越香都有哪類茶?
內含物質達到一定高度,任何茶都能陳化。相同工藝和倉儲,能否越陳越香,不是品種決定,而是內質決定。
新茶耐泡,生命周期就長,如果普洱茶不耐泡,幾年也會變質。隨著時間流逝,茶葉的工藝特征,品種特征,地域特征都會漸漸消逝,味道殊途同歸,不同的是老茶所吸附的倉儲氣息和內質影響的厚度。
10、如何看待全民藏茶現象?
藏茶的最大問題就是中國人劣根性!干什么都是一窩蜂,收藏普洱茶也是一窩蜂。其他的也是一窩蜂。大家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和快速發財,根本不考慮普洱茶的屬性和傳統,家家戶戶都藏茶,搞壞了普洱茶市場,估計日后會比當年鐵觀音還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