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六大茶山之一蠻磚古茶山介紹和普洱茶特點
發布時間:2024-12-15 點擊:42
蠻磚茶山位置: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古六大茶山茶區。
古六大茶山之一的蠻磚古茶山,也有著歷史悠久的種茶、制茶的記錄。清阮福《普洱茶記》中便有記載:“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釅,京師尤重之。福來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得其詳,但云產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慢撒六茶山,而倚邦,蠻磚者味最勝。”
據相關資料考證,蠻磚茶史可追溯至清乾隆年間。其中,蠻磚茶山史話較多的曼莊村,能夠看見一塊記載著清乾隆六年曼莊人修關帝廟情況的大碑,從碑上可知乾隆初年,曼莊大寨的住戶至少在百戶以上(大碑共兩塊,另一塊十年前已損毀),每戶都為修建大廟捐了款。
目前,曼莊的這塊大碑是古六大茶山保存下來的碑中較為古老的一塊,這塊碑上記載著有關于六大茶山地名,比清人檀萃所撰的《滇海虞衡志》中六大茶山地名的記載早57年。從曼莊的這塊大碑中還可得知,清雍正年間曼莊的首富是豐家(清代曼莊有三大家族,分別為豐家、衛家、權家),于乾隆六年時期(1741年)修關帝廟時,豐家掌門人豐大裔所捐款數已是全寨之首,完勝當時主管六大茶山的土千總曹當齋(達曹當齋八倍)。
蠻磚茶山簡介:位于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大茶山之間,蠻磚古茶山包括蠻林和蠻磚等地。過去蠻磚的茶葉年產量至少在萬擔以上,大部運往易武加工、銷售。雖同列六大茶山,但以往一直不如其它茶區被重視,或許也因如此,茶區才得以保存較為完整。古茶林集中在蠻磚、蠻林二地,蠻磚有500余畝、蠻林有1000多畝,茶樹生長較好、密度較高,每畝約100株以上,其中最大的茶樹高3.9米,基徑34厘米,樹齡300年以上。少被采摘過度,所以目前蠻磚茶區的茶質還保持一定水平。
蠻磚茶山 生態環境:蠻磚古茶山地形氣候較為特殊:坐落高緯度、高海拔的地理位置上,地形復雜。主要表現為:有明顯的區域性差異,顯著的垂直變化;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充沛雨量、旱雨季分明,南部降雨量多于北部,分布不僅有。如此地理環境及其部分茶種與生長形態不同,同其他古茶山相比較而言,蠻磚茶山茶葉茶質有著不同的特點差異。
蠻磚古茶特點:相較其它古六大茶山,茶菁色澤較深;舌面與上顎中后段口感厚質香滑、舌面微苦。口感香氣較沉,不若曼撒、易武香揚,近年茶質表現仍在水平之上。蠻磚古茶山之茶,其條索色澤較深,開湯品之,綠黃透亮,茶香以花香、蜜香顯著,兩者交替出現,沁人心脾;茶湯甘淳厚重,回甘生津持久,入口清涼,有一種清爽的甜感,于“沉穩”中帶來強勁喉韻,雖沒有易武古茶山高揚香氣,但卻自有它非凡的味道。